當前位置:主页 > 雜文 > 說“壽”小札

說“壽”小札

《說文》“壽,久也”。“壽”,《韓非子·顯學》“壽命也”。國人對壽的理解,長壽、長命百歲。我們常把“壽”與生日相聯系,不過過壽專指年齡大的人。“壽”與“生日”都以農歷記。一般說60歲一甲子可以過壽,(以十天干十二地支配合來紀年,配合六十個組合,每一組合為一年,共六十組合,一輪六十年。)這之前叫過生日。家有父母健在的,你也不能過壽,哪怕你有七老八十,倘若要過也叫生日,因這“壽”要留給父母、感恩父母。我們當地人還有一個傳統習俗,即是父親健在子嗣不得留胡須,否則不孝。過壽,過九不過十,國人謙遜凡事不能過“滿”,滿則溢,十為滿數;另一層意為天長地久、生命長久,而“十”與“逝”或南方語音“死”相似,不吉利,如80壽辰79過,70壽辰69過。我記事就沒見過祖輩和父輩做過壽。一來那時生活艱難,過不起;再是冥冥中做過壽沒幾年人就走了,說是何德何能過壽呢,意即德不配位。故本地少有人過壽,過生日也很簡單。成年人生日下碗面條打兩雞蛋就行,沒有蛋糕插上蠟燭,唱生日歌,有的甚至記不得自己的生日,小孩子過生日有蛋糕,那是被“西化”后。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慶生、過壽逐漸多起來,當然離不了蛋糕,也不管農歷陽歷,一律過年前后,趁在外的人都回來,除了本義之外,恐怕有收禮金的成分。貌似轟轟烈烈,實則誰也沒占便宜。自然不存在對錯,經濟社會發展,促進金錢流通也不算壞事嘛。
  繁體“壽”字。可視為“士”、“工”、“口”、“寸”組成,體現了“壽”的幾個要點:“士”是對人的美稱,此處為賢士,即學識淵博,通達事理之人,賢者是非分明,胸懷坦蕩。“士”在上自然表達對壽者的尊敬。“工”為工匠用的尺,意為勞作、行為——適當的勞作、運動有利于健康。又為遵守一定的規矩(有尺度)。“口”可言語,可進食,語言鍛煉思維,飲食注意搭配適當,營養均衡。“寸”則是中醫切脈距離手腕一寸的地方稱寸,即善用醫療手段進行保健。還有兩橫隔開四者,表示各均適度,不要太過。“壽”字表明,長壽要遵守一定規矩。掌握一定尺度,按照一定規律,有規劃地調整生活、工作、學習。“壽”即心理與生理健康的統一。簡體“壽”另說:“三橫”,意指老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長壽是身體、精神和情緒健康的完美綜合。“一撇”必須撇掉無形的“黃昏末日”精神枷鎖。而“寸”字要珍惜每寸光陰,與人為善,力所能及做些利民利國的事。
  漢明帝劉莊時,年滿70歲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有資格成為他的座上客,盛宴之后還贈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細的手杖(人平均壽命極低)。魏晉后專用桃木手杖,據說能辟邪、祛病強身、延年益壽。漢武帝時,家有年滿90歲以上的老人,免去其子孫的所有賦稅,并贈一柄玉杖。《詩·豳風·七月》:“稱彼兕觥,萬壽無疆。”意即我舉起酒杯祝你長壽。但到了元朝,元世祖忽必烈下令,禁止民間稱“萬壽”。自此“萬壽”為皇帝獨霸。皇帝的生日叫“萬壽節”。臣民拜見皇帝則呼:吾皇萬歲。可惜自秦始皇算來494位皇帝,沒一個活到100歲。思來忍俊不禁。
  壽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五福壽為先,《尚書·洪范》載:“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即長命、富貴、健康、滿足道德良心、安穩得到善終。“壽”排在第一位。人的幸福以健康長壽為前提,有壽才有福,否則一切皆空。國人在慶祝壽誕過程中,常借仙境或傳說中的王母、麻姑、八仙、東方朔等長壽吉祥人物、長壽動物、吉祥植物、山水、器物等,來增加長壽的氛圍或表達對長壽的向往。諸如八仙慶壽、群仙獻壽、松鶴延年、鶴立磐石(一品當朝)、壽山福海等。過年家里掛上一幅“五瑞圖”(春樹、萱草、芝蘭、磐石與竹。),象征新的一年里長壽無憂,子孫昌隆,家基穩固,百事平安。當然是為了討個吉利。文學上看,壽文壽詞壽詩壽聯壽扁壽戲等。宋代郭應祥,“來祝壽,笑兒曹,說椿說柏說蟠桃。”宋代蘇澈“七十馀年真一夢,朝來壽斝兒孫奉,憂患已空無腹痛。”聯有“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壽戲《天官賜福》:天官(唱)“吉慶堂前福壽齊,富貴榮華正當時……”書畫藝術上少有與“壽”比肩,《中國萬壽圖譜集注》書法長卷中,就展示了13822個不同寫法,遠超其他任何一個漢字。那么世界上更是沒有任何一種文字能達到。畫作古時有漢代畫像磚“酒宴”,魏末畫像磚“竹林七賢圖”,隋朝敦煌壁畫“西王母”;宋徽宗趙佶“瑞鶴圖”,唐寅“東方朔圖”,呂紀呂文英“竹園壽集圖卷”;吳昌碩“壽桃”,朱屺瞻“壽菊”,八大山人“春天百祿圖”,張洪山的壽桃圖《多福多壽》松鶴圖《松鶴延年》,石開賀壽圖《仙壽》;年畫大師張瑞恒、徐曾、邱麗娟等作的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圖……不勝枚舉。
  秦王嬴政為自己長壽不老,派方士徐曾率童男童女各3000人,東渡入海尋求長生不老藥。唐代武則天執政14年,曾四次改用長壽、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為年號。可笑的是嬴政僅活74歲,而武則天活的稍大點81歲。據說慈禧太后為過花甲壽(1894年),耗銀3000萬兩,把國庫掏空,甲午戰爭北洋海軍阻擊日本侵略,艦炮無藥填裝,慘敗告終,被迫簽訂令國人恥辱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哼,老佛爺73歲一命嗚呼。
  我國的壽文化無處不在。60歲花甲壽,70古稀壽,77喜壽,80傘壽,88米壽,90耄耋壽,99白壽,100頤壽,108茶壽,能活到120歲雙甲重開、140歲古稀雙慶,那是愿望。舉行拜壽儀式,親朋好友攜壽禮:除了壽金、衣物還有:壽面壽糕壽桃壽屏壽幛壽聯壽扁壽畫等,一般壽面壽糕壽桃不會少。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生活質量的提高,醫療技術、環境治理、生產力因素、精神健康水平等提升,人們的壽命得到極大提升。幾十年前,農村人達七十幾歲并不多,現在八十多、九十多比比皆是。不信你看八十來歲還在田里做著農活,六七十歲還在建筑工地做小工,馬路清潔工、小區或單位保安大多是上年紀的老人。他們身體硬朗,背不駝、眼不花、耳不背。相傳歷史上某個朝代60歲入甕子(瓦罐墳)之律,不可想象。一組數據客觀反應出今天的幸福生活,人平均壽命:夏商朝18歲、周秦20歲、漢代22歲、唐朝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新中國成立后人平均壽命:1949年35歲、1957年57歲、1981年68歲、2005年71.8歲、2019年77.3歲、2022年77.93歲。目前世界人口平均壽命71歲。排在前面的國家和地區,大多是發達國家。由此可客觀反映國家經濟發展的水平和速度,一定程度上衡量人口健康的指標。由此進一步佐證我國近三年抗擊新冠疫情多么成功。反觀美國2019年人口平均壽命78.86歲,疫情三年卻降到了76.4歲。
  “慈母含辛十月胎,生辰難日得乖孩。菜糠泌乳哺周歲,冷暑深懷唯恐災。”每個人的“生日”都是母親的苦難日。之所以說母親偉大,她在孕育新生命到嬰兒分娩,真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不能睡好吃好,焦慮壓抑;孕激素分泌增多,引起便秘;承重增大,腿腳抽筋、腫脹;恥骨位移而疼痛;肺肝胃等多器官被壓縮,腸道上升散亂,脊椎變形,宮頸變薄,膀胱壓扁……惡心嘔吐、尿頻腹脹、憋悶疼痛等等。有人把疼痛分十個等級,生孩子是十級的痛。民間有說,女人生孩子一腳踏在陽間,一腳在陰間。所以我們過生日、過壽的時候,要感恩母親給了我們生命。
  有了生命,便開啟了鮮活的人生與“壽”的旅程。人的一生,相對于宇宙、社會是短暫的,珍惜時光,擁抱每一個早晨。或許生活中有諸多的不易,或許年老時有基礎病相伴,或許有財富多寡、日子有順遂尷尬,都應調整心態,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不必橫向攀比,要看到縱向發展,把每一天過好,把每一天活出精彩,厚愛這一世人間煙火。不是嗎,2012年《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把健康養老納入法律范疇,在制度層面讓老人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譬如,農村60歲開始有養老金,有高齡補貼,免費乘公交,加大慢特病報銷額度,免費或半費游覽風景區、名勝古跡地等。國家強盛,每個人健康都得到保障。新春伊始,愿人人頤養天和健康長壽。
開眼界收錄的所有文章與圖片資源均來自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其網站所有,本站雖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權信息,但由于諸多原因,可能導緻無法确定其真實來源,如果您對本站文章、圖片資源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删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上一篇:故鄉
下一篇:朱淑真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