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 《雷鋒日記》


  雷鋒是時代的英雄,中華民族的驕傲。學習雷鋒已成為一浪涌過一浪的時代潮,一種獨特而久遠的歷史現象。在紀念偉大領袖毛主席發表向雷鋒同志學習六十周年之際,再次重溫《雷鋒日記》倍感溫馨,一縷春風在眼前,雷鋒精神處處在人間。
  雷鋒說,愛總比被愛崇高。他把愛定格在心底最高點:從心泉中涌出不斷的水流,綻開朵朵的鮮花,他在日記中寫道:“我覺得要使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生活得更美好。”“多幫助人民做點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快樂和幸福。”“我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在心靈中善良、真誠、火熱、照亮就是雷鋒愉快和奉獻。他立志“做一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時刻把“對同志像春天般的溫暖”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踐行自己一生中做好事的諾言。
  中秋之夜,雷鋒把連隊分給的他月餅送到醫院病人手中,圓圓的月餅,圓圓的月亮,一個捧在手中,一個掛在天上,此時人們心中充滿愛的生活;在執行任務歸途列車上,雷鋒幫乘務員扶老攜幼,忙這忙那,出差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當風雨夜中,雷鋒遇見一位大嫂帶著兩個孩子,他毫不顧及,上前幫助,深一腳淺一腳行進在崎嶇泥濘的山道上,汗水與雨水交織在一起,當他把母子三人送到家中,任憑怎樣熱忱挽留,他水沒喝一口,連姓名都沒留下,就匆匆趕忙歸隊。雷鋒的真誠在于他心里揣著愛。用愛溫暖人,用愛喚起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熱愛,讓整個社會充滿生機和活力。雷鋒在日記中寫道:“我要牢記這樣的話,永遠愉快地多給別人,少從別人那里拿取。”
  雷鋒的業績和他的精神猶如一口歷史的鐘,接受了時代的撞擊,發出振聾發聵的強音,一代又一代人沿著雷鋒的境界用精神點燃火炬,聲聲震動整個世界。
  向雷鋒同志學習。已深深嵌印在我們億萬中國人民心靈中,追蹤雷鋒的足跡尋找雷鋒精神的真諦,成為一種永恒時代精神和雄渾旋律。一代人接著一代人學習雷鋒好榜樣,進入大地嶄新面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歷史和實踐證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離不開積極、正確思想輿論引導,主流思想輿論越強大,人民為理想和夢想而奮斗的信仰、信念、信心也就越堅定。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二
  用愛溫暖整個社會是學習雷鋒一個美好的延續和豐富雷鋒精神的載體。雷鋒精神沒有過時,學雷鋒也不是三月來了,四月走。今天,在我們周圍、身邊涌現出千千萬萬個學雷鋒的戰士、標兵、醫生、護士、愛心人士用時代不同方式方法在傳遞雷鋒精神,體現一種社會力量—大愛,把學雷鋒時代化,主流化,永恒化。連山區化工街道李婉十年如一日,常年義務照顧一名孤獨老人,退了休又延續后來人接班,老人臨走時才知道她們是雷鋒愛心團隊人。某企業機關干部一家三口人,各包一戶困難家庭,脫貧、治殘、上學包保目標,三年使這個貧困家庭成了小康之家,雷鋒精神結成了雙好雙進五好家庭的目標和追求。走進工廠、社區、村屯、商場、學校學雷鋒小組小隊,幫扶對子成群成隊,就連在大街小巷,醫院走廊里馬路上都可見到做好人好事故事。雷鋒精神處處可見。
  愛,是一種人間互相傳遞又細小具體情感體現,她入心、入情、入理、入微,能撥動人的心弦,催開人的生命風帆。當你幫助別人時,她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亭亭在你面前等待綻放。建昌縣二道灣坡嶺村,在扶貧中,市縣為鄉親們修建一座水泥橋,山里人走出去了,山果換成了錢。鄉親們們端著杏仁、核桃站在橋中高呼,共產黨好!一種如衷的淚水涌出。愛在溫暖中交融,愛在情感中升華,他們從心底感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幸福和安全。
  春天里是美麗的,春天里是溫暖的。每年一到三月,雷鋒如春風到來,吹綠了大地,喚起了人間,大街小巷,公共場所處處染紅了天空,沿河邊楊柳吹拂,人們走向那潔白無私的世界去看雷鋒,親身體現雷鋒精神,隊隊小紅帽、紅領巾、紅袖標的機關干部、工人、團隊開始學雷鋒,樂得爺爺奶奶嘴角開了花,小朋友連蹦帶跳,雷鋒叔叔來啦!
  在馬路邊上,撿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這既是一首歌,又是道德文明的行為。她折射出做什么人,怎樣做人的哲理。教育了少年兒童從小就講理解,講文明,在幼小心靈中樹立起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良好社會風氣。在那綠蔭滿園,郎朗讀書校園中,我們看到的升隊旗第一支歌是“接過雷鋒的槍”。第一個勞動課走出校園美化環境,第一個考場設在做好人好事中。雷鋒叔叔事跡扎根在青少年中,鑄造和培養了一代新的價值觀。
  雷鋒精神是永恒的,她總有我們學不敗的地方,總在點亮人生最耀眼的點。他在日記中寫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把人生定格在為人民服務這個最榮耀最幸福點上,把有利于做好事放在最高境界中,他說:“如果說我是傻子,我甘愿做傻子,革命需要這樣的傻子,建設祖國也需要這樣的傻子。”在哪崗位部段工作,他發誓一定要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雷鋒把有限生命全部投入到為人民服務中,不計報酬,不講條件,在利益上甘做傻子,在事業上忠誠擔當,愿當一塊磚任黨搬。這就是雷鋒價值觀永恒存在的魅力和時代感。
  “社會需要什么,我就奉獻什么,我愿意做點點燃公益的火種。”這是市愛心協會一位志愿者的心聲,他入會十二年,走訪貧困戶二百一十戶,捐款捐物五千六百多元,社會人士都稱他是“老義工活雷鋒。”錦西練化石油公司工人師傅王尚典扎根車間,十年不換崗,苦學技術,斷折半個手指,但討功不要待遇,繼續在一線,攻破了五項石化創優第一,干一行愛一行。“教好一本書,講好一堂課,要在三尺講臺上貢獻一輩子。”綏中縣范家中學程媛老師發出誓言,把自己比作山里太陽花,跟著山里孩子們轉,在大山里發光。有人說她不值得,她卻自豪說:在這里,我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和人生價值,我無怨無悔。
  時代召喚英雄,崇仰穿越了時空。雷鋒精神掀開了共和國文明史冊上不朽的一頁。在今天的新時代,共和國大廈每年都表彰一批道德模范、五好家庭、學雷鋒標兵。雷鋒事跡處處所在,雷鋒精神永駐大地,大愛仁愛遍于天下,雷鋒日記在鞭策和鼓勵一代新人。
  雷鋒沒有走!
開眼界收錄的所有文章與圖片資源均來自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其網站所有,本站雖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權信息,但由于諸多原因,可能導緻無法确定其真實來源,如果您對本站文章、圖片資源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删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上一篇:憂憶那年澆地時
下一篇:鄉村醫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