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在碼字的路上

碼了半個世紀的字,卻從未想過為何而碼字。只是習慣性的知道是一種喜歡,甚至熱愛。
  碼字者嘔心瀝血碼出的每一個字符,雖然有些柔弱,卻承載著日漸厚重的過往,讓一個個沉睡的年輪復活,即使抵達遙遠的未來,也會充滿生機,甚至歷久彌新。一個清寧的黎明,我曾望著逝水般的流年,便萌生了一種感動:能親歷刻畫與記錄歲月的繁華與生動,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
  碼字,不但是一種人生的際遇,更是一種心靈修行的道場。一如園丁喜歡上了園藝,每一個葉芽都連接著自己的生命;一如水手愛上了大海,每一朵浪花都是遠航中最美的看點。
  很多時候,一次際遇,會成為你一生的堅守。十三歲那年,忽然喜歡上了掛在炕頭的小喇叭,天剛蒙蒙亮便開始廣播,音質雖然有些嘶啞,卻可聽到一些新鮮事,讓你漸漸了解外面的世界。并無經意,忽然隱隱在想:有一天自己的稿子也要在這里播發。麥收在即,我寫了一篇不足100字的小稿:“安河村喜開豐收鐮”,滿懷信心準備寄出時,恰好一位去縣城的鄰居把稿子捎到了廣播站,第二天一早就播出了。稿件第一次被播報,讓我歡喜不已。
  鐘愛,常常被歲月感動,讓你所愛有所得。后來,步入宣傳戰線,開啟了碼字的旅程,我與我的同事,憑借一種共同的喜歡,一群碼字人常常為一篇稿子廢寢忘食,幾易其稿,不敢懈怠。每當自己親手碼得字散發著墨香,變成了一篇篇鉛字,一種成就感滿足感就會油然而生。
  那時,發稿像極了“賣方”市場。寫稿子的人很多,而刊發稿件的陣地只有一些報刊,幾家廣播電視臺,不像現在媒體眾多,發稿已成了“買方”市場。我曾常與同事們說,人家報刊的采編人員分工明細,是專家,我們則不然,既要寫社會類稿件,還要寫政經類稿件,法制類稿件……是“雜家”。雜家的稿件讓專家們編審談何容易。
  熱愛,常常會孕育一種力量;執著,常常會成為磨礪后的一束光。翻閱發稿記錄,一年一百多篇稿件被各級報刊刊發,且很大一部分稿件發表在報紙的頭條、報眼、“倒頭條”。循著文字的印跡,可以復活一些生動的場景:比如,由白雪融化而成的涓涓細流,濕潤了一片片干渴的春泥;比如,累累碩果后面留下的一道道汗跡,讓人感到所有的付出都那么值得;比如,穿越風雨后遇見的彩虹,是那么的絢爛和壯觀;比如,曾不畏艱辛跋涉而登上山巔后,一覽眾小山的滿足與喜悅。這些被文字復活的場景,常常讓我感動不已。
  文字源于生活。當一位不厭其煩為油鹽醬醋茶而經營,一直深愛著生活里一點一滴的人,并以抽絲剝繭般的專注去咀嚼生活,他碼出的每一個字符,都是對時代的一種贊美,都是對自己心性的一種淬煉,都是對生活的一種摯愛。碼字已不單單是一種耕耘,更是一種心智的修行,能讓你在紛繁的世界里云淡風輕地活著。
  前幾天,氣溫攀升到30度,紫葉桃盡情綻放,倚窗遠眺,兩條花帶各自向東西延伸,把建設大街裝扮的分外艷麗。借著晴好天氣,稍稍打開窗子,把那些沉睡了十幾年、幾十年的樣報、樣刊,擺放在陽臺上晾曬。紙張比去年更加的泛黃,一邊的裝釘也銹跡斑斑。唯獨那些文字依舊鮮活,歷久而生香。
  當步入生命的深處,碼字依舊是生活的一部分。把那些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見所聞,碼成文字,作為生活的一種情調,歲月的一種守望。與早些年比,我很是慶幸,在這個信息揚眉吐氣的當下,一些媒體應運而生,自媒體也一如雨后春筍,蓬蓬勃勃地成長,不再為發稿子而上愁。十幾年前,就有了自己的博客、論壇,后來有了自己的公眾號,并在國內馳名中文網站開辟了自己的文集專欄。
  碼字越久,越是對文字更加地敬畏,唯恐留下垃圾文字。一篇文字的標題,或者某個段落,常常一次次改動,又一次次拿下,由于文思枯竭,甚至會留下一絲缺憾。無奈,便自我安慰,讓讀者糾正吧。
  許多安靜的午后,我在想,當步入耄耋之年,老的哪也去不了,只能在方寸之地擺渡余生時,就讓兒女們為我買一副老花鏡戴上,顫顫巍巍的坐在一旁的搖椅里,在這些用心碼下的文字中,重溫來時的路,默默地享受過往里每一抹感動,這該是一種怎樣的滿足與欣慰?(2023年3月13日)
開眼界收錄的所有文章與圖片資源均來自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其網站所有,本站雖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權信息,但由于諸多原因,可能導緻無法确定其真實來源,如果您對本站文章、圖片資源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删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上一篇:站臺
下一篇:碧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