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修,請你上臺講一講。”他特意要我在大會上發言,講一講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而且事先根本沒有和我打招呼,我一點準備也沒有。好在我在部隊一直做宣傳工作,當了多年的政治理論教員,到地方也是搞文字宣傳工作,又當局里的宣傳部部長,講話對我來說,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也絕對沒有任何的緊張和拘束。于是我在會上即席講了大約15分鐘,就國土資源作協的發展建設談了幾點意見。我講完后,他說:“你講得不錯,你的意見很有價值。你的演講表達能力也很好。”這個人就是原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主席常江。
常江,是我所在的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的第一任主席,先前是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的前身中國礦業作協主席,是他在國家機關機構改革中,在行業作家協會生存極其艱難的情況下,把這個作家協會保存了下來,他在這件事情上可謂勞苦功高。
2005年10月份,我在北京參加中國國土資源部宣傳工作會議時,認識了與會的常江老師,細聊才知道他的家鄉也在吉林省長春市,還是老鄉親呢。也正是那一次,他知道我喜歡文學,而且已經出版了七八文學作品集,于是,他便建議我加入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并說由他來做我的入會介紹人,我當然很樂意,于是我就成了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的會員。到了2009年12月份,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舉行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我在那次會上可謂雙喜臨門,一是我的新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田園戀歌》獲得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中華寶石文學獎長篇小說獎,二是我當選為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副主席。自此,與常江老師共事達10年之久。
常江老師是滿族人,1966年畢業于北京地質學院地球物理勘探系。1967年參加工作,歷任青海地質局物探隊干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管理干部學院副院長,全國地質圖書館教授。青海省作家協會理事,中國地質作家協會副主席、第二屆主席團成員。中國楹聯學會首屆秘書長及第二、三、四屆副會長,第五屆常務副會長,在中國楹聯學會六代會上聘為中國楹聯學會名譽會長。2009年出任《百家聯稿》叢書顧問。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廬山放歌》《大山醒來吧》《流浪歌》。編纂工具書《名聯鑒賞詞典》《中國對聯大詞典》(主編之一)《中華名勝對聯大典》《北京名勝楹聯》《名灣名勝楹聯》《古今聯語選萃》《楹聯集翰》《中國楹聯大典》。專著《中國對聯譚概》《成名祿集》《幽默詩文小品1001》《奇趣妙絕對聯1001》《對聯知識手冊》《奇趣妙絕對聯》《中華對聯大觀》等。2018年,達600多萬字的12卷《常江文集》由中國大地出版社出版,我有幸獲得一套。
常江老師還獲得很多項文學獎勵。詩集《大山醒來吧》獲全國地質系統文學創作特別獎,長詩《帳篷村》《桂林水》分別獲1983年地質部、全國科學文藝優秀作品獎,歌詞《篝火歌》《流浪歌》《葬禮歌》均獲首屆寶石文學獎,組詩《信,帳篷文化圈紀事》獲第二屆寶石文學獎,專著《中國地聯譚概》獲全國首屆滿族文學獎。
常江老師擔任第四屆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主席不到兩年,便主動退下來,做了名譽主席,由《中國國土資源報》社社長、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國棟接任,他是從作協的長期發展來考慮的,這充分體現了他老人家不重名利,顧全大局的良好品質。之后的每一次主席團會議,都邀請他參加,他都積極到會,不僅為作協工作出了一些妙方良策,而且發揮他的書法和楹聯專家的特長,為會議和會議所到之處,增加了生動和色彩。
我與常江老師的交往,印象深刻的是在南京會議上。那次南京會議,是我第一次參加國土資源作家協會的會議,由于作協主席團成員和作協會員絕大部分都是地質礦產系統的,我認識的不是很多。會議期間,常江主席讓我在大會上發言,講一講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也是為了讓大家認識我了解我。也是在那次會議上,我被選為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副主席,進入主席團。我知道,雖然有幾位副主席的熱心推薦,但是,常江是主席,他若是不同意,也是不可以的。實際上,常江是同意我擔任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副主席的,這和之前他對我有了比較多的了解相關。
還有一件事是我們合作寫一篇關于土地廟楹聯文化的文章。2015年元旦剛過,常江老師給我來電話說:“中國地質圖書館新創刊一本《國土資源科普與文化》雜志,新年第一期是土地專號,要刊登一篇土地廟文化的文章,以土地廟楹聯為主線。”常江還說:“我想由來你來寫這篇文章最合適。如你同意,我把收集到的一些全國各地土地廟的一些對聯從郵箱發過去,由你選用。”他還特別強調說:“當然,要和土地文化聯系起來。這就是我認為你老兄能夠勝任的理由。如果可以的話,春節前完成如何?”常江老師把完成作品的時間表也同時給我訂了下來。我確實比較喜歡楹聯,20世紀80年代我就加入了大連市楹聯學會,后來還做了一段時間的一個楹聯分會的副會長。雖然多年來一直斷斷續續地寫一點對聯,也參加一些報刊的征聯活動并有聯作被刊用。但實話實說,我對楹聯知識學習研究得很不夠,還停留在很一般的水平上。對于寫這樣關于楹聯方面很專業的命題作文,還真是有點底氣不足。
我知道常江還曾是中國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名譽會長,且多次在中央電視臺做楹聯知識講座,是我國楹聯界泰斗級人物。他的書法也寫得很好。我們一起參加中國國土資源作協主席團會議或文學采風活動時,他曾經多次撰聯并揮毫,給相關單位留下一些墨寶。于是,我建議還是由他來寫,可他還是堅持要我來寫,恭敬不如從命,想來這也是一次學習提高楹聯知識的極好機會,于是我便答應試試看。
常江老師很快從網上把他收集到的全國各地數百副土地廟楹聯給我發了過來,我逐一認真品讀。那些土地廟楹聯真的是內容豐富,角度新奇,趣味橫生,有的令人讀來胸添正氣,有的令人讀來忍俊不禁,可謂美美地享用了一道土地廟楹聯文化的大餐。學習后方才知道,原來,作為楹聯領域的一個小小的分支——土地廟楹聯,其內涵也這么豐富這么深邃。這時,我寫這篇文章的信心大大增強,底氣也覺得足了。我在全面閱讀欣賞了那幾百首土地廟楹聯的基礎上,根據其內容,從以下八個方面進行了梳理和探析,即祈福、惜地、勸耕、儆戒、崇孝、反貪、守土、贊頌。我寫完后,以《意蘊深邃妙趣橫生——土地廟楹聯的文化解讀》為題,發給了常江老師,他進行了個別的修改,并加了三個小題目。之后,以我們兩個人的署名發給了那家刊物,很快就刊登了出來。發表時,常江老師還把我名字放在了前頭,其謙虛低調可見一斑。通過這次撰寫土地廟楹聯的文章,使我學到了不少新的知識,感謝這些土地廟楹聯的作者,也感謝常江老師,給了我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
我和常江老師在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后為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主席團共事11年之久,交往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贅述了,總之,我感到他是一位忠厚親和的長兄,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是一位謙虛隨和的好人,堪稱大家做人做事的榜樣。他出版的那套12卷的《常江文集》,其中還收進我們合作的那篇《意蘊深邃妙趣橫生——土地廟楹聯的文化解讀》的文章。
常江老師是吉林人,他喜歡吃東北的黏豆包,那年我從吉林老家去北京參加國土作協主席團會議,特意買了一些帶給他,他非常高興地跟我說:“家鄉的黏豆包,很好吃。”
家鄉的黏豆包,很好吃
開眼界收錄的所有文章與圖片資源均來自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其網站所有,本站雖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權信息,但由于諸多原因,可能導緻無法确定其真實來源,如果您對本站文章、圖片資源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删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