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新華電影院

在我兒時的記憶里,興化縣城最大的標志性建筑物應該就是那個叫“新華電影院”的大房子了。
  新華電影院徹得高大氣派,紅色的頂,淡黃色的墻,坐北朝南。它規模大、造型美,擁有一千多觀眾座席,分設上下兩層,每次進電影院我都會迷方向。方格彩繪裝飾穹頂,掛著好多排綠色的大吊扇。墻壁上有很多圓圓的凹陷窩,應該是處理影院回音的。高大華美的舞臺前辟有標準樂池,建筑通體處處顯示著時尚元素和超前的理念、氣度。
  70年代末,雖然電視機剛開始進入極少數人家,《射雕英雄傳》《霍元甲》等電視連續劇正熱播,但似乎并沒對電影造成多大威脅,電影依然是相當受歡迎的,尤為物質匱乏年代人們須臾不可或缺精神陶冶的藝術殿堂。
  每當引進新影片,電影院前面的告示牌上就會貼起用美木字寫的海報,人們紛紛駐足觀看,然后便排著隊去買票。那些手里拿著藍色紅色或者黃色電影票的人,往往能使周圍人投來羨慕的目光。
  電影放映的時間通常是上午一場、下午和晚上各二場,全天共五場。常常是離開映還有一兩個小時的時候,影院前面的空場上便已是人山人海。看電影的人們穿著自己最好的衣服,在貼身的衣兜里裝好電影票,拿著零食,挎著水壺,夏天還會帶著大蒲扇和擦汗的毛巾,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小孩子們或是興奮地笑著、叫著,到處亂跑,或是拽著大人的手把他們拉到賣零食或小玩具的攤子面前,那時候最好吃的零食就是葵花子,夏天有老冰棍,冬天還有烤山芋。
  當大喇叭宣布開始檢票的時候,人群便開始躁動起來,急忙掏出票,放在手里緊緊地攥著,然后爭先恐后地往影院里擠,似乎慢了就趕不上了。淘氣的小孩子,冬天經常在熙熙攘攘的檢票口鉆進大人們的綠軍大衣里面,蒙著頭貓著腰跟著往里面混,往往是灰溜溜地被檢票人員給揪出來,然后再鉆另一個軍大衣……
  好不容易擠進了影院里面找到座位坐下,這才會長長地松一口氣,滿心歡喜地拿出零食,靜靜地坐在木椅子座位上等待觀看。當影院屋頂上的燈逐漸滅掉,大銀幕開始亮起的時候,嘈雜的電影院便開場曲是《解放軍進行曲》,八一軍徽閃閃發光,隨著雄壯有力的旋律,觀眾們很快地融入影片,為其中的人物或喜或悲。當看到精彩情節的時候,還會不約而同地、熱烈地鼓起掌來。等到散場,人們便會帶著意猶未盡的神情走出影院,一路議著回家去。
  那時候看電影逃票是一種快樂,雖然一張電影票只有兩三毛錢。我已記不清小時候逃票看過多少場電影了,因為新華電影院西墻的那邊是縣公安局辦公樓的院子。院子大樹旁邊有個小門通往影劇院儲藏房墻角小巷道。那時媽媽在公安局食堂上班,我無意中發現了這個秘密,打開小門就可以免費看一場電影。發現了這個小秘密后,一放學,我常常等到電影開演后,便偷偷地打開小門,穿過巷道,可以免費看一場電影。后來,電影院的人發現了,大概是因為公安局的叔叔們都認識我是食堂大媽的小孩,媽媽在單位上人緣也不錯,也就從來沒有讓我補過電影票。
  依稀記得,新華電影院上演古裝戲劇片《紅樓夢》,掀起一波觀影潮。人們彼此見面的問候語“吃飯了嗎”被“看《紅樓夢》了嗎”所取代,一夜之間完成了從農耕文明向現代藝術文明的升華。“觀紅”熱潮空前絕后蔚為壯觀,有當時民謠為證:“為看紅樓夢,直往城里攻(鉆);摜掉十分工,票也不知到哪里弄。馬路當客棧,燒餅當中飯……”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紅”來,天下攘攘皆為“紅”往。
  那個時候,我唯一的逃課經歷就是為了看電影《少林寺》。《少林寺》上演的時候,當年萬人空巷的轟動依然留存心間。就武俠電影本身而言,《少林寺》開創了中國武俠電影史上最為輝煌的篇章。“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當年的這首《牧羊曲》一下子紅遍了大江南北。——就在打著這幾行字的時候,我的耳邊已經不自覺地響起這首歌的旋律了。
  那些天電影院循環放映《少林寺》,場場爆滿。等電影結束了我們幾個就躲在影院的廁所里或者一排排的座位中間,跟清場的工作人員躲貓貓、甚至爬到廁所旁邊的幾棵大楊樹上。我清清楚楚地記得,那一天,從上午到晚上我們看了五遍《少林寺》,最后一場看膩了,我們三個就溜到舞臺上,坐在銀幕的后面,嗑著瓜子、嗍著冰棍,看反轉的字幕和畫面,電影里的臺詞,基本上都會搶答了。那天我還趁著午飯的時間,去大街上給自己剃了一個少林寺弟子頭,光著頭看《少林寺》,看到李連杰扮演的覺遠師父在黃河邊大戰王仁則的場面,感覺特爽。只不過,晚上回家后,我傻乎乎地背著書包硬著頭皮在院子里月光下被媽媽罰站的場景和那頭皮發麻的感覺,至今難以忘懷。
  上小學的時候,學校經常組織集體看電影,小學生們彼此手拉手,排起長長的隊伍,在老師帶領下,井然有序地走進新華電影院看電影。那次,學校組織觀看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很多女學生帶著小手巾去的,直到后來整個影院哭聲一片。記得,當年有一個女同學,去電影院看《媽媽再愛我一次》,出場時也是哭得一塌糊涂,旁邊的人都夸她有愛心。真相卻是:坐椅子怕涼,她把老媽剛買的紅襖墊在屁股下看電影,散場時忘了拿,卻怎么也找不到了。沒幾個人知道,她當年稀里嘩啦哭的是她丟失的小棉襖!
  隨著電視、電腦等新媒體后來居上,電影逐漸邊緣化,電影市場慢慢地頹敗了,大家也很少去電影院看電影了。后來,新華電影影的屋頂就被拆掉了,高高的院墻也慢慢地變成了殘垣斷壁;再后來,新華電影院帶著無盡的眷戀轟然倒塌,代之而起的是一棟高大的商業大樓拔地而起,大樓的外面豎起了電子顯示屏,那廣告成天的播放著……
  新華電影院,伴我們成長;新華電影院,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大千世界的窗口,也保留了我們溫馨的記憶。如今我依然會時不時地想起新華電影院,想起自己日漸遙遠的童年,想起了那些逝去的歲月和年華,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開眼界收錄的所有文章與圖片資源均來自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其網站所有,本站雖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權信息,但由于諸多原因,可能導緻無法确定其真實來源,如果您對本站文章、圖片資源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删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