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之側,在水之畔

走過了一些路,看過了一些景,最愛的還是東湖磨山的湖山道。
  漫行在楓多山下,春水湖畔,如行走在一幅寫意的水墨山水畫之間。那煙波浩渺的湖水,那俊秀沉穩的群山,那一個個富有詩意的地名,還有那些蒼勁挺拔的百年古樹,錯落有致的觀景臺,蜿蜒曲折的木質棧道,無不展示著時光的悠遠,土地的博大,文化的厚重。
  人與風景,遇見也是一種莫大的緣分。錯過了千梅引之約,櫻花是一定要看的。和朋友最初的約定是,用一天的時間去磨山東湖櫻花園賞花,然后沿湖行走。
  春天氣溫晝夜溫差大,夜里總是喜歡下雨,凌晨還一直淅淅瀝瀝下著。我對朋友說,下雨天人應該少些,反正約定好的事,就風雨無阻。雨中看花、雨中漫步還別有況味呢。
  到了地點才知道,人們看花的心情都是如此急切。因為天尚寒、花期尚早,櫻花還未全開。那些盛開的櫻花樹都被人圍得水泄不通,大多人忙于拍照,很少有人凝神靜品櫻花之美。
  人跡一旦過剩,就破壞了大自然的靜謐安詳。從一個人群進入另一個人群,非我所愿。對于我來說,每一次出行,奔向大自然的懷抱,其實都是在尋找一味解藥,以解塵世累積的毒。
  我向往倪瓚和東山魁夷式的風格,澄澈、純靜、唯美、空靈。風景即心境,賞花宜在人煙稀少處,幽靜樸素地,才能于祥和寧謐中感受大自然的愛與美。
  對一朵花細語,和一片葉說話,撫摸一下帶著露珠的青草,向一湖水默默傾吐心事,將內心的秘密隱藏于深山。
  塵世涼薄,幸有山湖。有了一花一葉,一山一水,日子每天都是新的,都值得期待,值得去深愛。并非花不美,使得我忘記了花;只因山湖更遼闊,能給我心靈和視野飛翔的空間,才讓我忽略了花,記住了湖。
  走馬觀花完畢,從櫻花園北門出來,正是中午12點。相較于園內人山人海,萬頭攢動的擁擠,我更喜歡空曠遼闊之地。性情相投才能成為朋友,我和梅默契地決定沿湖漫行。
  東湖水域遼闊,是上天遺落在人間的一處令人清喜的水澤。每一處都獨具特色:有聽濤、磨山、落雁、吹笛等景區,東湖綠道將星羅棋布的湖泊串聯一體,根據天然的景觀分別取名為:聽濤道、湖中道、白馬道、郊野道、森林道、磨山道和湖山道。
  看著路口的指示牌,一邊是磨山挹翠,梅園踏雪;一邊是楓多山,千梅引,一棵樹……我望了一眼依山傍水,法桐連冠,蒼翠幽靜的湖山道,對朋友說:這條道上有個千梅引,好喜歡這個名字;你名中有個梅,我們就走這條道吧,去會一會另一個你。
  湖山道寬闊平坦,是標準的騎行道。道上男女老幼,不分地域,不分年齡,不分職業,或騎電動車、或腳踩自行車,或快慢跑。人們在春風里如燕子來回穿梭,在流動中劃出活力的弧線、定格生命的力與美。
  我和梅也曾在馬鞍山森林公園騎行過,那種速度與力量帶來的風中穿行,令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時代。那一次愉快的騎行體驗至今都記憶猶新,令人回味無窮。
  早春的楓多山剛從冬天蘇醒過來,樹葉才萌出鮮綠的嫩芽,山上的石頭、小徑清晰可見。我一邊看看剛勁沉穩的山,一邊看看柔韌浩蕩的水,不禁感嘆造物的神奇。山無水則氣寒,水無山則氣散,整個東湖在群山環繞之下,呈現出一派祥和安寧,這正是我喜歡的感覺。
  有兩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從陡峭的山上穿行而下,我暗自驚嘆他們的活力。大多人一上了年紀,就害怕摔倒,而且腿腳也不靈便,別說登山,就是在平地行走都是拖沓有聲,更別說步履輕盈穩健。原來人的衰老不在年齡,而在心靈、生活理念和格局。
  行走在木質棧道上,憑欄遠眺湖光山色,水和天都是淡淡的湖藍,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在江河湖海中,我最喜歡湖。如果說少年像清淺的溪,青年如奔騰的河,中年便是沉靜的湖。活到一定年紀,看多了塵世無常,人性反復,一點都不想要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只想要群山的恒、定、穩、實;湖水的空、靈、淡、遠。真是愛極了走在山之側、水之畔的悠然閑適。
  春風多情,從湖面拂來,漾起微瀾。遠處的幾聲汽笛,似一曲懷舊的布魯斯,將人的思緒拉得很遠很遠。
  在浩渺的煙波中,我突然發現岸邊不遠處,有一只小野鴨在湖面泅渡沉浮,時不時發出一聲長嘯,嘎——嘎,這聲音孤獨又蒼涼,一下子刺痛了我的心——我不就是這只小野鴨么?茫茫水域,無邊無際,四周沒有一處綠洲可停靠,只有不停地游,奮力地游,而且還不能迷失方向,才能到達心中理想之地。我真想給她一桿蘆葦,助她一葦以航。
  每個生命都在孤獨中泅渡,未來的路上有暴風驟雨,有冰雪雷電,有寂寂長夜,也有春暖花開。這時,太陽從云層里出來了,陽光灑在湖面,波光瀲滟,耀眼奪目。我再一看,小野鴨不見了身影。突然,一陣惆悵襲來,我以為小野鴨游得很慢,暫時游不出我的視線之外;卻不知她會潛水,一個浪撲來,這短暫的緣分便如云煙消散。
  萬事萬物都帶著光速在變化,一陰一晴,一生一滅,一悲一喜,一來一去,一聚一散,都在倏忽間;只有山川湖海相對恒定、相對有情。也許,這正是我潛意識里更愛山水的緣由吧。
  好花易落,每次看到一樹絢麗的花,內心總是不由得生出一種無言的悲傷。這美麗的花,只燦爛一時,便零落風雨,化為塵土,多像人的生命。所以感性的人總是觸景生情,多愁善感。
  走吧,多想就這樣一直走到天盡頭。漫行在湖山道上,真正是左手攜山右手攬水,所謂的人間仙境莫過于心無掛礙,無喜無悲。穿行在山水交匯處,從太陽當空一直走到夕陽西斜,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
  其實,人要看的并不僅僅是大地上的風景,更是內在的心境;人在塵世要想不被塵事占滿,就得時常向外出走,讓一粒塵埃占據心靈都是對生命的不尊重。
  道路是流動的、也是靜止的;是甜蜜的、也是苦澀的。在有限的光陰里,假若往后余生能終日流連在山水間,對一湖靜水,聽松風看花雨,遠離復雜,遠離紛擾,生命的疼痛也許會減輕很多很多吧?
  冬去春來,萬物都在輪回中,年年歲歲花不相似,歲歲年年人也不同。我知道,人生的道路,總是絕望與希望交織,既是歸來之路,又是重登旅程之路。只要在路上,就有很多種可能。
  
  2023年3月14日
  (原創首發)
開眼界收錄的所有文章與圖片資源均來自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其網站所有,本站雖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權信息,但由于諸多原因,可能導緻無法确定其真實來源,如果您對本站文章、圖片資源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删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上一篇:縷縷憂思系鄉情
下一篇:我養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