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页 > 散文 > 下鄉干部

下鄉干部


  小時候電影里,看見領導干部下鄉,吃在農村,住在老百姓家里,吃飯還要給錢,是農民的貼心人,體恤農民疾苦,愛民如子。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的好干部”。
  記得我家也招待過吃“派飯”的下鄉干部。媽從鄰居家借來白面,借來雞蛋,還借來一個搪瓷的大紅喜字圓盤子,里面放四個菜碟,每個菜碟里放精致咸菜,腌蘿卜細絲。幾個老婆婆常常在一起拉閑話的時候,夸獎誰家媳婦咸菜切的細,絲如頭發,嘖嘖稱奇,令人稱羨。媽切的咸菜沒有她們說的那么細。紅蘿卜菱形薄片,腌黃瓜長條,還有一個是白菜芯絲,每個菜都放點油炸蔥花,香味飄的很遠,很撩人的味覺,蔥花爆油的香味,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更是記憶猶新,老遠聞到就饞的流哈喇子。
  我從學校放學回來,一進到院子里,就聞見香味了。知道今天又有好飯吃了,滿心歡喜,三蹦兩跳就進到屋里,看見炕上坐著兩個干部模樣的領導,談笑風生。媽給下面條,我立刻收斂了許多,乖乖的站在炕沿邊,等著媽給兩碗白生生的的面條端到炕上,放在干部面前,實實的面條上面,窩著一個白嫩白嫩的荷包蛋。我不自覺的咽了一口唾液,等著媽也給我荷包蛋面條。不一會兒,媽端了一碗稀湯帶面把我拉到門口,放在小板凳上。我看見沒有荷包蛋,立馬不高興起來,撅著嘴唇不肯吃飯,媽看出了我的心思。說:“叔叔和伯伯是國家干部,好不容易在咱家吃飯,是村里領導對咱家的照顧。你都這么大了,聽話,明天雞下了蛋,都是你的。老師教你學習雷鋒好榜樣是怎么學的,你忘了嗎?”
  叔叔和伯伯吃完飯,在碗底壓了兩毛錢二兩糧票,算是他倆的飯錢。我趁媽不注意,拿起兩毛錢,滿以為就是我的。一路小跑,高高興興去了學校。
  下課后,老師叫我到辦公室,一推門,看見媽焦急的站在門里。見我進來,一把拉住我說:“兵兒,好哇哩,你把錢給媽,我還等著這兩毛錢,買鹽了”。我不情愿的拿出兩毛錢,委屈的淚花在眼睛里打轉轉。
  這件事情在我幼小的心靈印象特深。此后我看見吃派飯干部模樣的人,特憎恨,認為他們都會和我搶荷包蛋,世上最可恨的人。
  直到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后,對這件事情有點轉變。剛畢業工作,在單位做技術員,每年都有科研和生產任務。有些任務放在農村農民幫助完成,單位派我們年輕技術員駐地,到農村技術指導農民完成。主要是規范技術操作,畢竟農民知識有限,傳統的操作習慣,需要我們去幫助解決糾正。這樣我作為派駐技術干部,吃住在農民家里。成為名副其實的下鄉干部。
  我不免回想起小時候的下鄉干部,遭人嫉恨的心里,尤其看見派飯家有上學的小孩,老遠盯著我。我有點條件反射的忐忑不安。
  
  二
  工作后,每年都要下鄉。吃住條件有了巨大改變,吃飯也不用自己再給飯錢了。最后工作結束后由單位統一結算,農民也不在乎那點飯錢。有時候農民巴不得你在他家里吃飯,近水樓臺,他們可以得到你許多技術上的幫助,產量增加對他們來說,遠遠超過那點飯錢帶來的效益。
  九四年我在曲沃縣周莊駐村下鄉,村干部張躍進,負責村里的蠶種生產任務。當時蠶農飼養普蠶,蠶繭價格每斤8-9元,價格隨市場,不穩定,有時候降價都沒有買家收購。如果和我們單位合作,飼養種蠶,價格可以達到12-13元,蠶繭全部由我們單位包收,旱澇保收,收入差距很大。所以那時候養蠶農戶,都想和我們單位合作,找熟人拉關系和我們簽訂合同。
  我來到村里,四月份的天氣也不是很熱,晚上家里還是很陰冷的。張會記比我大十來歲,我叫他老張,稱呼他老婆為嫂子。
  本來安排我在大隊辦公室住宿,好長時間沒有住人,室內雜亂無章,空床落了厚厚一層浮土,實在是沒法住宿。老張和我雖然是第一次見面,是個熱心腸。說:“隊辦公室宿舍長時間沒人住,衛生條件很差。這幾天氣溫還很不穩定,冷一天,熱一天,晚上還是很冷的,干脆住我家里吧。就是孩子小,怕晚上哭鬧,打擾你休息。如果你不習慣,過幾天暖和了,把宿舍給你整理打掃出來,你再搬到宿舍住,你看可以嗎?”
  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客隨主便滿心歡喜,畢竟他家里干凈,也暖和。我一下子感覺老張很近人情,像兄長一般可靠。
  這樣我每天住在老張家,吃飯派到村里養蠶的農民家里。這樣可以隨時了解他們的養蠶過程,進行技術指導。
  第一天就在老張家吃飯,早上就是荷包雞蛋臊子面,這一下子又勾起我對下鄉干部的記憶來了。我戀戀不舍的把荷包蛋送進嘴里,第一次品嘗下鄉干部吃荷包蛋的感覺是如此的美妙,回味無窮。
  
  三
  每天我輪流在蠶農家里吃飯,幾乎家家都是荷包蛋面條。老張家對門,是一對六十多歲的老兩口,姓王,孩子在外工作。王大媽知道其他人家天天給我吃荷包雞蛋面條,她給我做雞蛋烙餅,風味獨特,特別好吃。老太太很健談,問我爸媽多大年紀啦?舍得把你放在農村里工作嗎?一見面嘮嘮叨叨沒完沒了。王大爺也養蠶,每天先過來看我指導老張,他學會了才回去飼喂自己的蠶,把蠶寶寶當做兒子一樣養著,特別重視,給蠶寶寶蓋一層厚厚的棉被,生怕感冒發燒。
  我說:“大爺,蠶不會感冒發燒,溫度合適就長的快,眠的快,蠶寶寶健壯,產量高,能多賣錢。溫度低,蠶生長緩慢,容易發病,應該在蠶室生火爐加溫。”
  “你說的還是感冒發病嘛?”大爺倔強的和我扣字眼。
  我耐心解釋:“發病和感冒是兩回事,低溫容易導致病菌繁殖,病菌感染蠶體發病。蠶不會感冒發燒的。”老人家似懂非懂的點著頭,雙手依然不停的把棉被子蓋在蠶寶寶的身體上面,我和大媽交流了半天。最后把對面老張叫過來,硬生生把棉被拿走,在蠶屋里生火爐,才算了事。
  這季春蠶飼養下來,老張和王大爺家的蠶繭等級最高,雪白的蠶繭全村蠶農誰見了,都嘖嘖稱奇,“沒有見過這么好的蠶繭,是小劉住在你家的功勞。明年小劉必須住我家里。”村里養蠶的農民爭先恐后的搶著給我拿雞蛋,蘋果,梨等自己家里的特產,我一下子成了蠶農的香餑餑。
  全村產量比往年提高里許多,質量等級因我在村里技術指導,收購檢驗時全部合格,沒有一戶不合格。往年總有那么幾家被淘汰,到收購蠶繭時,因為不合格不能收購,哭鬧著影響收購進程,本來應該一天完成收購任務,總要拖兩三天時間,讓村干部很是頭疼。今年的任務如此順利,得到單位領導的認可。村干部給我單位送了錦旗,年底我被評為單位“先進工作者”。
  
  四
  參加工作三十多年了,偶爾也下鄉做技術指導。現在也不住農家了,都是住賓館,吃飯更是在飯店里。和農民的交流是舉辦培訓班,沒有以前那么不拘小節的親近了。想吃農家荷包雞蛋面條的時候,在飯店里點一份,啰啰嗦嗦給廚師說了許多,味道還是差了許多。總感覺哪里不到位,沒有農家荷包雞蛋的味道。
  那天回家給老婆講起這件事,說:“今天你給咱做土生土長的荷包雞蛋面條,讓我回味一下兒時的記憶。”想起來媽做的面條,盡管沒有荷包雞蛋,也是津津有味的感覺。
  老婆滿心歡喜的做里荷包雞蛋面條,外加爆搶蔥花。聞著是那個撲鼻的香味,總是吃不出那個味道來。
  老婆看到我有失落的意思,嗔怪道:“你現在的身份和三十年前能一樣嗎?你讀過明朝周容的《芋老人傳》“時位之移人也”的意思嗎?”
  我赧紅了臉,額頭一下子冒出了津津汗珠。
開眼界收錄的所有文章與圖片資源均來自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其網站所有,本站雖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權信息,但由于諸多原因,可能導緻無法确定其真實來源,如果您對本站文章、圖片資源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删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上一篇:春,悄悄地來
下一篇:守墓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