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沒有事先預約,所以來得有些突然,2023年3月11日這一天,我約了陳士奇、許南峰和他的老伴葉大姐,還有紀寶珠,一行五人,到我的家鄉福建省平和縣霞寨鎮鐘騰村橫路下學校去玩一玩,說真的,擇日不如撞日,這一天艷陽高照,清風颯爽,卻玩得格外的開心,非常的快樂!
人生的奇遇,縱然有些奇遇,在物欲橫流、金錢甚囂塵上的今天,能靜下心來,去深山僻地看一看,倒也是一件幸事,不亦樂乎!
我駕著車,就相當做一次與歌友、音樂友做一次自駕游吧!
一路上,小鳥在車旁脆鳴,我把一路的風景裝在心中,時不時跟他們講著我的家鄉的故事,我童年放牧、打獵的故事。
福建省平和縣霞寨鎮鐘騰村橫路下組,是爺爺的故鄉,當然也是我的故鄉,山高路遠、林密,翠竹簇擁,杉木樹成群,還有保持著生態環境很好的灌木叢林,“地杰人靈、自然風光美、風景這邊獨好!”是故鄉的寫照。
“一簇白云天上飄,遍地翠綠使人豪。若非親眼去所見,疑是仙景仙山繞。”真的,童年我就是在這里樂而忘返,極盡逍遙的。
雖然文豪在筆架山的縱涌下,也文思百至,縱涌文泉,但故鄉在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以后,一個只有200多個人口的小隊,就考上廈門大學以上的重點大學就有20多個,現擁有一個博士、兩個碩士,還涌現出大畫家、大書法家、大玄學家、兼攻醫道的黃六味先生,這可謂奇葩當中的奇葩、神奇當中的神奇。
黃六味先生法號:“天翔居士”,構置了四面石觀音山,天翔文化園,現在整座四面石觀音山郁郁蔥蔥,早已森嚴壁壘,一片風景妖嬈!
“天獨得此景絕地、地獨得仙氣熏陶、山獨得地理縱涌、人獨得此地生靈!”此山乃我童年放牧歇息酣睡的地方,在陽光的熏陶下,所以我們橫路下人心里是充滿陽光的,也是綴滿智慧的,更兼吃苦耐勞、勤勞勇敢,所以這里我們也寫滿人生奮斗的故事。
爺爺十三歲那一年,離開故鄉橫路下到霞寨集市中心發展了,做生意富甲一方,培養了平和縣第一個會計師、平和縣供銷合作社當了四十多年財務科長的爸爸,和后來的讀龍溪師范學校的當福建五寨農場小學校長的叔叔,爸爸和叔叔是我們黃家的第一代讀書人,我們是第二代的讀書人,我親二弟是付廳級的干部,當了六年的漳州市教育局局長,三弟是一九八七年的平和縣理工科高考榜眼,后就讀于合肥工業大學電氣工程系電機專業,現為高級工程師,廈門一家電梯公司老總,大堂弟還娶了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林寶金的親妹妹林美瑞。
黃家世代忠良,世襲善良,這大概就是“善有善報”所得的善果吧!
我們一行五人,首先到了平和榜眼府,玩了武榜眼黃國梁耍的大刀,這清朝乾隆年間進士第二名的“榜眼及第”的渾鐵打造的一百三十多斤的大刀我提了十次,還拋摔接了四次,這得益童年打獵練武得來的基礎、百煉成鋼的神力。
然后,我帶歌友們、樂友們去參觀了四面石觀音山、天翔文化園。
而后吃了我童年好伙伴黃鎮生煮的香噴噴的酸咸菜飯,配了高湯肉圓子湯,再品了香茗可口白牙奇蘭茶,之后就到我的:“橫路上學校”盡情亢歌、盡情歌唱了。
陳士奇彈電子琴、許南峰吹烏管和笛子、我拉二胡做伴奏,我們盡情高歌了一個下午,歌聲和琴聲響徹云霄,在高山峻嶺中環繞,如天籟之音,在天上演奏。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此時我想起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寫的《琵琶行》里面的詩了!
“數曲高歌堪天籟,琴聲繚繞群山外。若非親耳聽奇奏,疑是‘八仙’下凡來。”,“橫路下學校”在歌的海洋中、在樂器的齊奏中,繽紛出山的美麗、景的奇俏、人的逍遙!……
《難忘今宵》,難忘今天,難忘2023年3月11日這一天,這一天快樂!這一天開心!這一天吉祥!
2023年3月14日
寫于漳州
深山中的歌聲、琴笛聲
開眼界收錄的所有文章與圖片資源均來自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其網站所有,本站雖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權信息,但由于諸多原因,可能導緻無法确定其真實來源,如果您對本站文章、圖片資源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删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