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页 > 散文 > 榮譽證書

榮譽證書


  單位的一個同事調走的時候,把一些證書扔在了他曾經的辦公室里。我推開門走進去的時候,首先映入我的眼簾的,就是雜亂。這是很正常的,一種離開,總伴隨著遺棄。無法全部帶走的痛,有時候是決絕的,有時候卻包含著無奈。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會使過程顯得悲愴。
  在雜亂之中,我首先看到了那些證書們。不是我更看重它們,對于被遺棄的東西,是沒有高低貴賤的,一粒金子和一堆糞便地位等同。我的目光是被它們與眾不同的色彩吸引過去了,這是一種并不很奇怪的現象,一個人的目光更容易首先去注意那些引人注目的東西。
  在一堆被廢棄的雜物里,它們與別的被廢棄的雜物一樣,擁擠,雜亂,沒有一點被高看的感覺,也擺脫不掉一點一點正在落下的塵埃。塵埃是很勢利的東西,很多時候,它們很善于埋沒,對于那些它們認為應該埋沒的東西。也或者,它們更注重埋沒那些被遺棄的東西,這更加符合它們的特性,它們同時埋沒的當然還有記憶。
  那是幾本大紅的榮譽證書,鮮艷的色彩,燙金的封面,一看就是很講究的東西。它們的鮮艷、它們的講究,是要把一種很莊嚴的東西呈現出來。它們是要以自己的莊嚴,傳遞出某種贈予與被接受的尊嚴。它們是要以某種觸目驚心的艷,起到提醒的作用,告訴人們某種榮耀的存在。這是它們曾經義不容辭的責任,或者使命。然而,在某一刻,它們卻被拋棄了。
  與證書遺落在屋子里的,還有別的東西。比如一只茶杯、一堆廢舊的文件、幾個空了的或者還剩一粒兩粒藥片的藥盒。顯然,它們也被作為廢物拋棄了。
  
  二
  拋棄,與被丟失不同。
  這顯然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情感取向。
  我的家鄉有兩個很有名的劇種,一個是晉劇,一個是北路梆子。晉劇里有一出戲叫《明公斷》,北路梆子里有一出戲叫《寒窯》。兩出戲同樣有名,也同樣在我家鄉的舞臺上常演不衰。它們的唱腔可能不同,板式也許有異,但寫的都是一個成功的男人和一個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明公斷》也叫《大堂見皇姑》或者《殺廟》。說的是陳世美和秦香蓮。這兩個人已經成為中國人人皆知的人物,尤其是陳世美,被當作了變心負義的代名詞。陳世美和秦香蓮是一對夫妻,曾經貧賤,那是兩個人最早的生活狀態。為了博取功名,當然也是為了有一個好的前程,陳世美一心苦讀,披星戴月。這大致跟現在那些想考個重點大學的學生們的情形是一樣的。肯定是,陳同學沒有一天能夠好好休息,更不用說輕輕松松地度雙休日了。他們家里少得可憐的那點唯一能讓飯菜有味道的素油,估計都讓他黑夜里倒進油燈盞盞里用盡了;他們家喂養的小雞和小雞下出來的雞蛋,大概也讓他變成了輔佐他奔向前程路上的紙筆研墨了。還有,為了他光鮮地出現在秀才、舉人、狀元等一次次的考試場上,他的老婆孩子們可能肉都在外邊露著。
  戲里的另一個主角,當然是一個女人,秦香蓮女士。
  秦香蓮女士,用中國傳統觀念來看,真是一個好女人。為了丈夫有一個好的前程,她不化妝不抹粉(估計想化妝想抹粉也沒錢),不打麻將不閑轉,家里放下抹布,院里拿起鏟鍬;照顧了耄耊白發,撫育著黃口小兒。別的無所圖,她為的也就是那個日日嘴里“之乎者也”、朝朝面壁“經史子集”的夫君“一朝登金榜,帶來滿家榮”。
  也是上天開眼,或者“功夫不負苦心人”,陳世美先生還真的中了狀元,且人模人樣地出入在了朝廷之上,風光燦爛地做了人上之人。但他的成功,是兩重的成功,既中了狀元,又做了駙馬。不僅當了官,還做了天下第一大官的乘龍快婿,真是何等的榮耀、何等的牛B。
  而日漸成了黃臉婆的秦香蓮女士,還在家里等著嘹亮的鑼鼓有朝一日出現在他們家的門口,來報喜訊呢。
  有好多的女人,從她們嫁人的那一天起,就步入了兩難的境地。她和她的他,初始苦寒,為了她和她的他,她支撐起家并包攬了家里的大事小情,就是為了讓他有所成就。但在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時候,她卻一天一天地黃了臉粗了皮膚。這是通向兩條不同方向的路,一個人的不斷光鮮與另一個人的不斷枯黃。每一個人的付出,是想得到回報,比如春天種下了豆苗秋天收獲一大片莊稼。但問題是,在你付出的時候,可能你所有的勞動,只是為別人培養了一個如意郎君,你讓枝頭的果實光鮮亮麗以后,你已經拉開了與那個果實的距離,而別的人卻輕而易舉地就得到了它。
  所以,當秦香蓮拖兒帶女離開家鄉,含辛茹苦,沿路乞討,到了京城,這出戲的高潮來了。她進了廟堂、見了皇姑,她的寒酸與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其實秦香蓮不知道,一個鄉下的黃臉婆子,她現在來的這個地方根本就是一個別人的世界。于是,悲劇就此產生。
  另一出戲《寒窯》說的是薛平貴和王寶釧。這出戲與上一出戲不同的是,王寶釧出身富貴之家,委屈下嫁給了窮小子薛平貴。薛平貴征西,被人陷害。王寶釧十八年獨守寒窯,苦等苦盼,到頭來卻聞得那薛平貴被西涼招了駙馬,并做了西涼王。同樣的遭遇,不同的是,這薛平貴還算厚情之人,他在招駙馬以前,還回來尋找過王寶釧,只是沒有找到,聽人說王寶釧已不在人世。事已至此,心有別戀也還是能交代得下去的,畢竟,人生不可能只設定一條路,況且那可能就是一條死路。好在,那薛平貴最終還是認了王寶釧,還讓她做了皇后。
  同樣的遭遇,不同的心境,也算是人生萬象中之一二吧。結局當然也截然不同,丟失掉的,撿回來,或許仍能珍惜;被遺棄的,最終只能情落紅塵、命歸黃土了。
  
  三
  我的腦子里總會出現幾個清晰的場景。
  一群人坐在一起,爭得面紅耳赤,爭得隨時都會有動胳膊動腿的可能,是為了某個榮譽。他們真的都想得到那個榮譽,他們感覺那個榮譽閃閃地發著光,在突然間會照亮他們前方的路程。能照亮他們前方路程的東西,當然應該是好東西。為了爭到好東西,面紅耳赤是值得的,挽胳膊動腿也是值得的。這個賬估計大多數人都是能夠算來的。
  然后是那個輝煌的時刻,也是燦爛的時刻。
  伴隨著悠揚的音樂聲,他們中的某個人(當然是那個勝利者),或者他們中的某個人的某個代表,踩著悠揚的鼓點,挺著胸膛,優雅地走上主席臺。燈光打在他的身上,鎂光燈照亮了他燦爛的笑容。他莊嚴地接過大紅的榮譽證書,一時間眼光迷離,神情恍惚,似為了那大紅的本本,卻不是,他是用腦光看著這本本是怎樣照亮他的前程的。
  曾幾何時,那個紅本本確實是給一些人帶來了他們想要的東西。比如升職,比如晉級,比如獎金……
  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否則誰會去在乎那印在一個本本上的紅色呢?倘若愛色,大可到春天的野地里去,那里大紅大紫何其燦爛;倘若愛光,歌廳舞廳的霓虹妖嬈之致,會讓你光彩照人到“六宮粉黛無顏色”。
  之后呢,之后的之后呢?
  當那些榮譽證書的價值已經體現完畢,或者還沒有體現價值卻被確認已無價值可以體現的時候,它們就被束之高閣,或者棄之如破履了。情重的,會多留幾日,偶爾拿出來看看,想想它的好處,然后移情別戀;大多數情況是,仿佛早就把它們忘記了,從一個地方拿出來,陌生地看一眼,然后隨手就扔掉了,還帶著氣,頗有如此廢品怎么能隨意侵占了寶貴空間的意思。
  世道如此,人情如此。
  人世之間許多事情概莫能外。
  
  四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現在的榮譽證書,好多成了偽榮譽證書。
  也不爭了,也不搶了。到時均分,年年輪流,今年給你,明年給我。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個會議、一次座談,或者干脆會議也沒有、座談也不搞,一個電話告訴你有個榮譽證書呢,順便過來拿一下。什么時候都行,反正就在地上的某個地方堆著呢,自己來別人來辦什么事情的時候捎走就行了,若是不拿也無所謂的。有好多榮譽證書不是就一直沒有到了它應該到的人的手里嗎?
  給與不給,也無所謂。反正,當榮譽證書只代表榮譽證書的時候,榮譽證書也就只是榮譽證書了。原來的榮譽證書不僅僅是十來塊錢一個紅本子的問題,而是遠比十來塊錢包含的內容多得多;現在的榮譽證書,只代表十來塊錢了。而大多數時候,連十來塊錢的價值都沒有了。
  年復一年地輪,循環往復地輪,就像人們說的風水一樣,“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輪來輪去,于是一種形式代替了內容,一種習慣淹沒了習慣以外的好多東西。
  還有一種證書,叫結婚證書。跟榮譽證書一樣,結婚證書也正在變成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跟我們的情感一樣,可以隨便給許多人,可以像紙巾一樣遞來遞去,今天跟你眉來眼去,明天卻滾在別人的懷里;或者剛才跟你含情脈脈,一扭頭就成了別人“生死相隨”的至愛。
  大家都在演戲,卻已經懶得拿“榮譽證書”演戲了,清理屋子的時候,也不虛假地表達一些惋惜的意思,就那么看都不看一眼隨意地就扔掉了。
  就一下子,把許多東西都扔掉了……
開眼界收錄的所有文章與圖片資源均來自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其網站所有,本站雖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權信息,但由于諸多原因,可能導緻無法确定其真實來源,如果您對本站文章、圖片資源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删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上一篇:50歲之痛
下一篇:“年味芬芳”之守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