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通往全人類最至高無上的文明,因為,它是無價的。但要怎樣才能堪稱一名藝術家呢?是要在市、省級以上或文聯舉辦什么個人藝術展么?
答,可定是需要的。因而,那些有進行館展覽的,不是某位名校的教授,就是哪位名校畢業的才子佳人。都是前輩,他她們。
論學歷、出生、背景、或師從。每一位絕對都是顯赫身世。有在國際上地位的,也有在中國地位的,更有在全省、市或區鄉縣。伴隨著祖國,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悠久歷史的長征,續寫著自文聯、作協、美協、和書協、等以全國的名義。以,黨和人民政府的名義、為我們祖國華夏文化五千史。
上演著一頁頁大氣磅礴以及恢弘的篇章。
我姓鄧,即鄧公言,“我榮幸地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就像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若論百家姓,我是有資格寫到他的,若論鄧氏族譜,我也是有資格提到他的,似影視明星鄧超、歌手鄧紫棋、兩彈一星鄧稼先、鄧世昌、鄧州、或鄧氏宗祠。
以文學的名義,那便,些許提一提鄧氏一族的榮耀把。
我自清風月朗。螢火蟲快要落在樹枝上溫柔下的月光了把?那是夏天。那,當小雨打濕屋檐下那一串串淡淡天青色的風鈴,是否你躺在隔壁落地窗前的藤椅上,也都安靜看書?可那是春天。當池塘里蛙聲一片響徹天際云霄之時,夜晚沉寂似的睡眠,但我知道,風住塵香,那一定是原野里所飄過來的。
自古大善之士,若含墓道沉痛,必附大千慈悲。也就只想,娓娓道來,就像一位歷盡滄桑,看盡了世間繁華的智者、平和,寧靜,恬淡地敘述著過往那些有過的云煙,和點滴的歲月。不以物喜,勿以己悲,在文藝的世界里,生動談論。
當繁華閱盡不是滄桑,走過世間繁華,喋喋不休的,是否還是那大漠金戈鐵馬?一半書香,一半煙火,觀楊絳先生語錄有感,“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若曾經的苦澀,只要是撐過去了,終有一天,不都可以,化作談笑,人間有味致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