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凱瑞曾區分了傳播的”傳遞觀“和”儀式觀“。在他看來,前者關注如何克服時空限制、促進信息擴散,而后者則聚焦信息在維護有意義,有秩序的文化世界上的功能。所以,傳播既是對信息的動態傳輸,也是對社會價值的內在構建。
基于此,有學者給出了情感傳播的定義:”人們基于一定情境和機制而開展的人際互動和群體互動,從而達到情感和意義的共享。”從此角度上講,情感傳播承載的不僅是圖文符碼,更是對集體情緒和價值認同的傳遞與塑造。
情感傳播活動主體思維是采用情感邏輯架構和指向方式,通過情感主體活動和過程影響傳播受體,并形成互動與共享,以情感為前提和橋梁,以情感為心路歷程和傳播圖式來力求達到傳播目標和效果。
從歷史維度上看,我國情感傳播絕不僅是在數字時代的產物,在從鄉土社會向網絡社會的發展歷程中,情感傳播作為信息和價值傳遞的重要手段一直未曾缺失。
對于情感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的研究,其實我不是很能理解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夠很好的量化這一指標,更關鍵的是,如果是情感傳播一直都在我們左右的話,為什么我到現在才關注到這一點呢?
在生活里做個有心人真的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