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燦爛。
小燕子驚奇地看著道旁一個小男孩。
他坐在地上,穿著破舊也不干凈,但他淡定,專注地玩著一團泥巴。那團泥巴細膩柔軟,富有彈性,褐黃色。他把它捏成圓形,薄薄的,顫悠悠托在手里,站起身對著面前平坦處猛然摔下。“嘭”地一聲,那團泥巴的底兒炸開一個洞;洞穿處的泥條外翻,像咧嘴的石榴。小男孩笑了,笑的燦爛。他揭起坍塌變形的泥餅,重新坐下、認真揉過,繼續重復這個游戲。
小燕子越看越覺得有趣。
媽媽沒有留意這個小男孩,她愁容滿面地向站在對面的一個高大的男人傾訴生活上的困難,抱怨在這個遠離城市的山區農村無法享受到最基本的衛生條件。沒有抽水馬桶、只有簡陋的公共旱廁;沒有自來水,站在井口攪動轆轤十分危險;燒一鍋開水只夠洗臉,想給女兒洗個澡都辦不到。說到燒開水,媽媽接著抱怨生產隊派人拉來的包谷稈并沒有完全干透,燃燒時濃煙滾滾,滿廚房都是煙,她不會弄,手忙腳亂,熏得淚流滿面……
“自從早上來到這個村子,沒有一件順心事。”
對面的男子滿臉皺紋,胡子拉碴;穿著和小男孩一樣邋遢的衣服。他陪著笑臉,偶爾為難地皺眉。每當媽媽長篇大論之后,都要說上一兩句話,為他所在的山區農村簡陋的生活條件謙卑地辯護幾句。
媽媽只是下意識地牽著小燕子的手,說到無法適應艱苦條件的為難處,間或把她推到那男人面前展示一下,希望能打動他。
這個被媽媽稱作生產隊長的人很慈祥,每當小燕子被動地被媽媽推到前邊,他都會禮貌地彎一下腰,疼愛地看她一眼,贊一句:“多好的孩子啊。”
小燕子五歲半,聽不懂媽媽在說什么,覺得氣悶,忍不住東張西望。
媽媽又在重復抱怨,小燕子聽不懂,松開媽媽的手,站在小男孩對面認真看他摔泥巴。
小男孩抿著嘴,皺起眉頭看她。看她的小皮鞋和白襪子,看她式樣新穎的花邊小裙子,他還看她辮子上扎著的蝴蝶結。最終他的目光落在了小燕子左臉酒窩里芝麻大的一粒黑痣上。
“你摔得好響。”小燕子贊許地說。
那男孩注視著她的眼睛,他有些驚訝。但他很快就移開自己的目光,他低下頭把那團泥巴重新捏過,這次像一個微型的平底鍋;里面的空間更大了。他站起身來,把它舉得更高一些,摔得更用力一些;聲音也更響亮了。
小燕子高興地笑了起來,拍著手說:“哦,哥哥摔得真響!”
那男孩一聲不吭,變換著花樣,把那團泥巴一會兒捏成方形,一會兒捏成三角形,最終做成了多邊菱形,每摔一次都能讓它發出爆竹般的巨響。
小燕子驚奇極了。她蹲下身來,伸出指頭去撥弄爆裂處花瓣一樣的泥條。
小男孩皺起眉頭抬了抬手,看到她熱切的笑容,忍住了。
“你是誰?”
“我叫小燕子。”小燕子一邊說一邊抓起那團泥巴艱難地揉動,她非常希望自己也能做出一個可以摔響的泥巴玩具。
“這叫泥包子。”
泥巴團太大,小手托不起來,更不能捏出形狀。小燕子接連失敗了兩次,眼淚開始在眼眶里打轉。
小男孩一言不發接過那團泥巴。隨手把它分成兩部分,把其中一小塊遞給了小燕子。
他放慢動作,做做停停。
小燕子照著他的動作加工,捏成相似形狀,她顫顫巍巍把它舉起來,滿懷希望地摔下去,泥包子砸成一團泥,卻并沒有發出清脆的聲響。小燕子要哭。小男孩急忙將自己手里的泥包子摔下:“你要這樣摔。”
小燕子重新燃起希望。
相視一笑,兩人撿起泥巴。
小男孩飛快地捏出來一個圓形的泥包子,托在手里不動。
“該你了。”他說。“左手要托平,右手指尖對指尖——只用三個指頭——捏!”
他緊盯著小燕子捏泥巴的動作,指點著下手的部位和制作要領,最終幫助小燕子修飾和完善了她的作品。他示意小燕子像他一樣分腿站立,把泥包子平托著,突然翻手,奮力摔下去。
“一定要平摔。”他強調。
泥包子響了——聲音不大,但小燕子卻高興地跳了起來。
她拍著手歡呼:噢,噢,我也會摔泥包子了!”
媽媽驚叫起來:“小燕子,不要玩泥巴!臟死了!這里本來就沒有自來水……”媽媽不由分說,抓住小燕子的手就把她拉到身邊;接著話茬繼續向生產隊長抱怨,說土炕有跳蚤,屋角還有老鼠洞。
“簡直沒法活!”
小男孩默默地撿起兩塊已經完全變形的泥包子,一邊捏著一邊看著小燕子。
媽媽似乎越說越激動,兩只手開始比劃起來。
小燕子轉身來到小男孩身邊。
那小男孩只是呆呆看她,再也沒有繼續制作泥包子的興致。
該是自己展示技能的時候了。
小燕子友好而又不無炫耀地說:“哥哥,我會跳舞,我會跳‘我愛北京天安門’。”那男孩只是愣愣地看著她,不知道她在說什么。
小燕子亭亭站立,認真極了,提高聲音說:“新苗幼兒園文藝演出現在開始:第一個節目,舞蹈:我愛北京天安門;表演者:小燕子。”
媽媽注意到了,只是不經意地看了他們一眼。
小燕子邊唱邊跳。
“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她的小手在空中舞動,天真的微笑猶如天使,她的小皮鞋向后一抬一抬地踢著小裙子的花邊……
小男孩看呆了。
“真好!”一聲輕嘆。
“可你不好!”小燕子一曲終了嘟起嘴嗔怪道:“你沒有鼓掌。老師說:“舞蹈家是需要掌聲鼓勵的。”
小男孩放下手里的泥巴忙不迭地拍手。
小燕子笑了。
“第二個節目——還是舞蹈:小燕子;表演者:小燕子——你為什么不鼓掌?你要先鼓掌,表示鼓勵。”
小男孩急忙拍手,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
生產隊長走了。愁眉苦臉的媽媽若有所失地抓住小燕子的手拉著就走——她甚至都沒多看那男孩一眼。
她查看小燕子的花裙子,指著后擺說:“看你玩的臟的!”
小燕子回頭看看小男孩,委屈極了。
小男孩皺著眉頭看著她們離去。
“這是什么?”當郝燕姿將幾件簡單的行李放入媽媽座駕的后備箱時,媽媽指著一個沉甸甸的大塑料袋疑惑地問。
“紫砂泥。”
“還沒忘記他?”媽媽的口氣飽含埋怨。“在農村只呆了一個月啊、一個月,你就學會了摔泥巴!噼里啪啦的,搞的家里院外、衣服床單全是泥。鄉下缺水,你知道我當時有多難!好好的舞蹈荒廢了,玩泥!倒像了農村的野小子。前些年,你鬧著找他,一天時間,幾乎把那個小村莊以前的男孩都見到了,結果怎樣?沒人知道他。那生產隊長也是個馬大哈!只關心生產,一點兒也不關心群眾生活。他說他當時就沒留意什么男孩,不可能知道是誰家的孩子——這人真不負責任!十多年了,那男孩早把你忘了,你卻把泥巴玩到了大學畢業。也怪媽媽喪失警惕,你當時才五歲多啊,正是要記事的年齡,怎么一個玩泥巴的男孩居然能讓你至今難以釋懷呢?”
“媽媽,你為什么老是概念不清呢?他不是玩泥巴,他是摔泥包子。由一團泥巴加工到泥包子,這是藝術。這里面有音樂元素也有泥塑技巧,不要忽視它的藝術內涵。”
“好,摔泥包子、藝術行為。名牌大學文科生自然是好辯才。”
“那男孩很有藝術天分。他的泥包子做的很有靈性。”燕姿沉思起來。
媽媽接著埋怨:“一個女孩兒家的走到哪兒都帶著一團泥;整天甩來摔去的,也不怕人家笑話!——看你以后咋嫁人?”
“小時候沒摔過泥包子的我還不嫁呢!”燕姿傲氣地笑著:“媽媽,要多看女兒的長處。女孩兒家摔泥巴怎么了?你女兒還不是摔出了名堂?瞧見沒?我們大學校門口這些花壇里的雕塑都是我的杰作——可惜今天畢業了、就要離開它們;真有些不舍。”
媽媽忽然警覺:“我說閨女,一個大學生,不會是單戀上一個農村臟孩子吧?”
“媽媽,你又亂講,這里沒有愛情成分。我只是難以忘懷——兒時的記憶太強烈、太深刻了,他對我觸動很大。也不知為什么,他那憂郁的眼神和專注的創作行為總在我眼前晃動,多年來激發著我的創作靈感、激勵著我的創作欲望;這大概就是常說的精神力量吧?——我也說不清楚。”
“唉,山區的生活多艱難啊。那孩子呆頭呆腦的,就坐在地上,那地上多臟!就算能摔個泥包子又能有多大出息呢?”
“媽媽,請不要破壞我心目中兒時那美好的印象好不好?如果不是你強行把我拉走,那天我就可以完整地展示我的壓軸節目:‘小燕子’了。”
媽媽,愣,并不記得當時小燕子已經表演第二個節目了。
“好、好,媽不破壞你心目中的美好印象。但媽警告你:不要把兒時的記憶當真、切莫當真!隨著年齡增長,人都會變的;尤其是農村青年。”
“變化是進步。這個世界,誰又不在求變呢?”
燕姿自顧自地喃喃自語:“那男孩可不是你說的那樣,什么呆頭呆腦的。他沉默寡言但心靈手巧。隨著年齡增長,必將成為一個很有創造力的男子漢……”
媽媽面露不屑。“別做白日夢了,那是山區;在那里當個生產隊長都不容易。說句過分的話:也許他此刻正在家鄉抽著旱煙喂牛呢,早把你忘了。”
“可能吧,”燕姿淡淡地說:“即使他真的在喂牛,那也一定喂的與眾不同。”
燕姿被分配在省城化學研究所任行政辦公室秘書。她并不喜歡這份工作,留住她的是那份清閑——她熱愛寫作,她熱愛舞蹈,她更熱愛泥塑。
上班前一天,她瞞著媽媽特意去了一趟山村。
山水依然,物是人非。道路修寬了、新房蓋滿了,媽媽最在意的自來水早已入戶。曾經的生產隊長老態龍鐘,蹲在土坎上噙著旱煙袋,樂呵呵與人聊天。見到燕姿只是微笑。已經不記得她了。對她那過分挑剔的媽媽尚有印象。
兩眼迷茫的前生產隊長艱難地回憶:“小男孩?什么小男孩?一茬一茬的,多了。你說摔泥包子?這里每個男孩都會啊?”
燕姿徹底絕望了。
她在自己的房間盤著一大團細膩的紫泥,那是她的寶貝,每逢周日對著各種畫冊捏來削去。市教育辦主任找到她,以校友的名義,邀請她擔綱大型泥塑“西安事變”的技術總監,燕姿欣然接受。完工那天,園林局——包括新落成的市圖書館也發來邀請函,希望她“不辭辛苦”親臨現場,或指導、或主導,給那些意在裝點門面此刻尚在紙上的各類精靈塑造真身。
“你能賦予它們靈魂。”
研究所領導善意提醒:業余愛好盡管出名,但不務正業是沒有前途的。
早兩年分配到技術科的張瀾支持她。私下里憤憤不平:“誰說業余愛好就是不務正業?魯迅沒有當醫生,毛主席也沒有去教書;能說他們沒前途嗎?”
燕姿對他有好感。
星期六晚上,張瀾約她去看電影:新解禁的美國歌舞劇。“出水芙蓉”。
“沒別的意思。只是一票難求。”張瀾局促地說。
猶豫過后,燕姿答應了。
第一次與青年男子結伴同行,燕姿感覺興奮、甜蜜,也有些緊張。兩人剛到電影院門口,背后追上來三個人。他們粗暴地推開燕姿,抓住張瀾就打!下手兇猛,十分瘋狂。燕姿嚇壞了。起初還要勸阻,參戰的中年婦女警告她:張瀾是流氓,專以談戀愛為名玩弄女性。她還警告燕姿小心上當。
挨打的張瀾抱著頭,一聲不吭蹲在地上活像個球。動手的女孩一邊流眼淚一邊控訴:“不要臉!甜言蜜語……動手動腳……始亂終棄。”
動手的主力軍是個壯碩的小伙子,大約是姑娘的哥哥,有勁兒!每一拳、每一腳都打出了回聲。
燕姿轉身走了。
張瀾被單位開除了:壞分子。
隨后的大半年里她接觸過三位青年,但都沒有結果。
媽媽急了:“眼看二十五了,人家的小孩子都滿地跑了。不行,老娘要親自為你物色男朋友——你不能反對,反對也無效。”
燕姿只是苦笑。
媽媽找到爸爸以前的同事張叔叔,張叔叔熱心牽線,給燕姿介紹了一位省作協青年作家。據張叔叔說:這位作家小有名氣,新華書店里有他的短篇小說集,他還在詩詞學會擔任副會長,目前正在寫一部有關愛情的長篇小說。
媽媽滿懷期待。
只見過一次面,燕姿再也不提那個作家了。
媽媽問急了,燕姿說了真話。
“書房就是家。臟碗堆滿了茶幾,書桌上遍布煙頭,沙發上堆著臟襪子。剛走進門,也不問我是誰,拉著我就激動地朗誦他的新作,我嚇壞了!”
媽媽嘆氣。轉身又找到大學校友李阿姨,通過李阿姨搞藝術的丈夫給燕姿介紹了一位青年舞蹈家。李阿姨說:年齡相當、氣質好,是一位全省乃至國內都稍有名氣的民族舞蹈家;特別有前途。
燕姿推卻道:“還是不見面的好——”看到媽媽瞪眼睛,忙改口:“但我可以去看他的演出。”
音樂聲響起來了,舞臺的左側沖出來一個身材高瘦的青年,那是他。
他跨著大步凌空飛降!他身形剛勁,猶如俯沖的大鵬!他沖前幾步后仿佛遇到了障礙,猝不及防地被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掀了一個后空翻。但他卻穩穩地站住了。他身體后仰,頑強掙扎著前進。酷似颶風中伏地抗爭的小樹。他的動作大方、優美,柔韌而穩健;他的身體忽而向前弓成弧形,忽而向后彎成弧形。他腳下隨著身體的扭動前后踉蹌、左右盤旋;總在人們認為他一定會倒下的時候,扭動著柔軟而頑強的身軀昂然直立。夕陽燦爛。
小燕子驚奇地看著道旁一個小男孩。
他坐在地上,穿著破舊也不干凈,但他淡定,專注地玩著一團泥巴。那團泥巴細膩柔軟,富有彈性,褐黃色。他把它捏成圓形,薄薄的,顫悠悠托在手里,站起身對著面前平坦處猛然摔下。“嘭”地一聲,那團泥巴的底兒炸開一個洞;洞穿處的泥條外翻,像咧嘴的石榴。小男孩笑了,笑的燦爛。他揭起坍塌變形的泥餅,重新坐下、認真揉過,繼續重復這個游戲。
小燕子越看越覺得有趣。
媽媽沒有留意這個小男孩,她愁容滿面地向站在對面的一個高大的男人傾訴生活上的困難,抱怨在這個遠離城市的山區農村無法享受到最基本的衛生條件。沒有抽水馬桶、只有簡陋的公共旱廁;沒有自來水,站在井口攪動轆轤十分危險;燒一鍋開水只夠洗臉,想給女兒洗個澡都辦不到。說到燒開水,媽媽接著抱怨生產隊派人拉來的包谷稈并沒有完全干透,燃燒時濃煙滾滾,滿廚房都是煙,她不會弄,手忙腳亂,熏得淚流滿面……
“自從早上來到這個村子,沒有一件順心事。”
對面的男子滿臉皺紋,胡子拉碴;穿著和小男孩一樣邋遢的衣服。他陪著笑臉,偶爾為難地皺眉。每當媽媽長篇大論之后,都要說上一兩句話,為他所在的山區農村簡陋的生活條件謙卑地辯護幾句。
媽媽只是下意識地牽著小燕子的手,說到無法適應艱苦條件的為難處,間或把她推到那男人面前展示一下,希望能打動他。
這個被媽媽稱作生產隊長的人很慈祥,每當小燕子被動地被媽媽推到前邊,他都會禮貌地彎一下腰,疼愛地看她一眼,贊一句:“多好的孩子啊。”
小燕子五歲半,聽不懂媽媽在說什么,覺得氣悶,忍不住東張西望。
媽媽又在重復抱怨,小燕子聽不懂,松開媽媽的手,站在小男孩對面認真看他摔泥巴。
小男孩抿著嘴,皺起眉頭看她。看她的小皮鞋和白襪子,看她式樣新穎的花邊小裙子,他還看她辮子上扎著的蝴蝶結。最終他的目光落在了小燕子左臉酒窩里芝麻大的一粒黑痣上。
“你摔得好響。”小燕子贊許地說。
那男孩注視著她的眼睛,他有些驚訝。但他很快就移開自己的目光,他低下頭把那團泥巴重新捏過,這次像一個微型的平底鍋;里面的空間更大了。他站起身來,把它舉得更高一些,摔得更用力一些;聲音也更響亮了。
小燕子高興地笑了起來,拍著手說:“哦,哥哥摔得真響!”
那男孩一聲不吭,變換著花樣,把那團泥巴一會兒捏成方形,一會兒捏成三角形,最終做成了多邊菱形,每摔一次都能讓它發出爆竹般的巨響。
小燕子驚奇極了。她蹲下身來,伸出指頭去撥弄爆裂處花瓣一樣的泥條。
小男孩皺起眉頭抬了抬手,看到她熱切的笑容,忍住了。
“你是誰?”
“我叫小燕子。”小燕子一邊說一邊抓起那團泥巴艱難地揉動,她非常希望自己也能做出一個可以摔響的泥巴玩具。
“這叫泥包子。”
泥巴團太大,小手托不起來,更不能捏出形狀。小燕子接連失敗了兩次,眼淚開始在眼眶里打轉。
小男孩一言不發接過那團泥巴。隨手把它分成兩部分,把其中一小塊遞給了小燕子。
他放慢動作,做做停停。
小燕子照著他的動作加工,捏成相似形狀,她顫顫巍巍把它舉起來,滿懷希望地摔下去,泥包子砸成一團泥,卻并沒有發出清脆的聲響。小燕子要哭。小男孩急忙將自己手里的泥包子摔下:“你要這樣摔。”
小燕子重新燃起希望。
相視一笑,兩人撿起泥巴。
小男孩飛快地捏出來一個圓形的泥包子,托在手里不動。
“該你了。”他說。“左手要托平,右手指尖對指尖——只用三個指頭——捏!”
他緊盯著小燕子捏泥巴的動作,指點著下手的部位和制作要領,最終幫助小燕子修飾和完善了她的作品。他示意小燕子像他一樣分腿站立,把泥包子平托著,突然翻手,奮力摔下去。
“一定要平摔。”他強調。
泥包子響了——聲音不大,但小燕子卻高興地跳了起來。
她拍著手歡呼:噢,噢,我也會摔泥包子了!”
媽媽驚叫起來:“小燕子,不要玩泥巴!臟死了!這里本來就沒有自來水……”媽媽不由分說,抓住小燕子的手就把她拉到身邊;接著話茬繼續向生產隊長抱怨,說土炕有跳蚤,屋角還有老鼠洞。
“簡直沒法活!”
小男孩默默地撿起兩塊已經完全變形的泥包子,一邊捏著一邊看著小燕子。
媽媽似乎越說越激動,兩只手開始比劃起來。
小燕子轉身來到小男孩身邊。
那小男孩只是呆呆看她,再也沒有繼續制作泥包子的興致。
該是自己展示技能的時候了。
小燕子友好而又不無炫耀地說:“哥哥,我會跳舞,我會跳‘我愛北京天安門’。”那男孩只是愣愣地看著她,不知道她在說什么。
小燕子亭亭站立,認真極了,提高聲音說:“新苗幼兒園文藝演出現在開始:第一個節目,舞蹈:我愛北京天安門;表演者:小燕子。”
媽媽注意到了,只是不經意地看了他們一眼。
小燕子邊唱邊跳。
“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她的小手在空中舞動,天真的微笑猶如天使,她的小皮鞋向后一抬一抬地踢著小裙子的花邊……
小男孩看呆了。
“真好!”一聲輕嘆。
“可你不好!”小燕子一曲終了嘟起嘴嗔怪道:“你沒有鼓掌。老師說:“舞蹈家是需要掌聲鼓勵的。”
小男孩放下手里的泥巴忙不迭地拍手。
小燕子笑了。
“第二個節目——還是舞蹈:小燕子;表演者:小燕子——你為什么不鼓掌?你要先鼓掌,表示鼓勵。”
小男孩急忙拍手,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
生產隊長走了。愁眉苦臉的媽媽若有所失地抓住小燕子的手拉著就走——她甚至都沒多看那男孩一眼。
她查看小燕子的花裙子,指著后擺說:“看你玩的臟的!”
小燕子回頭看看小男孩,委屈極了。
小男孩皺著眉頭看著她們離去。
“這是什么?”當郝燕姿將幾件簡單的行李放入媽媽座駕的后備箱時,媽媽指著一個沉甸甸的大塑料袋疑惑地問。
“紫砂泥。”
“還沒忘記他?”媽媽的口氣飽含埋怨。“在農村只呆了一個月啊、一個月,你就學會了摔泥巴!噼里啪啦的,搞的家里院外、衣服床單全是泥。鄉下缺水,你知道我當時有多難!好好的舞蹈荒廢了,玩泥!倒像了農村的野小子。前些年,你鬧著找他,一天時間,幾乎把那個小村莊以前的男孩都見到了,結果怎樣?沒人知道他。那生產隊長也是個馬大哈!只關心生產,一點兒也不關心群眾生活。他說他當時就沒留意什么男孩,不可能知道是誰家的孩子——這人真不負責任!十多年了,那男孩早把你忘了,你卻把泥巴玩到了大學畢業。也怪媽媽喪失警惕,你當時才五歲多啊,正是要記事的年齡,怎么一個玩泥巴的男孩居然能讓你至今難以釋懷呢?”
“媽媽,你為什么老是概念不清呢?他不是玩泥巴,他是摔泥包子。由一團泥巴加工到泥包子,這是藝術。這里面有音樂元素也有泥塑技巧,不要忽視它的藝術內涵。”
“好,摔泥包子、藝術行為。名牌大學文科生自然是好辯才。”
“那男孩很有藝術天分。他的泥包子做的很有靈性。”燕姿沉思起來。
媽媽接著埋怨:“一個女孩兒家的走到哪兒都帶著一團泥;整天甩來摔去的,也不怕人家笑話!——看你以后咋嫁人?”
“小時候沒摔過泥包子的我還不嫁呢!”燕姿傲氣地笑著:“媽媽,要多看女兒的長處。女孩兒家摔泥巴怎么了?你女兒還不是摔出了名堂?瞧見沒?我們大學校門口這些花壇里的雕塑都是我的杰作——可惜今天畢業了、就要離開它們;真有些不舍。”
媽媽忽然警覺:“我說閨女,一個大學生,不會是單戀上一個農村臟孩子吧?”
“媽媽,你又亂講,這里沒有愛情成分。我只是難以忘懷——兒時的記憶太強烈、太深刻了,他對我觸動很大。也不知為什么,他那憂郁的眼神和專注的創作行為總在我眼前晃動,多年來激發著我的創作靈感、激勵著我的創作欲望;這大概就是常說的精神力量吧?——我也說不清楚。”
“唉,山區的生活多艱難啊。那孩子呆頭呆腦的,就坐在地上,那地上多臟!就算能摔個泥包子又能有多大出息呢?”
“媽媽,請不要破壞我心目中兒時那美好的印象好不好?如果不是你強行把我拉走,那天我就可以完整地展示我的壓軸節目:‘小燕子’了。”
媽媽,愣,并不記得當時小燕子已經表演第二個節目了。
“好、好,媽不破壞你心目中的美好印象。但媽警告你:不要把兒時的記憶當真、切莫當真!隨著年齡增長,人都會變的;尤其是農村青年。”
“變化是進步。這個世界,誰又不在求變呢?”
燕姿自顧自地喃喃自語:“那男孩可不是你說的那樣,什么呆頭呆腦的。他沉默寡言但心靈手巧。隨著年齡增長,必將成為一個很有創造力的男子漢……”
媽媽面露不屑。“別做白日夢了,那是山區;在那里當個生產隊長都不容易。說句過分的話:也許他此刻正在家鄉抽著旱煙喂牛呢,早把你忘了。”
“可能吧,”燕姿淡淡地說:“即使他真的在喂牛,那也一定喂的與眾不同。”
燕姿被分配在省城化學研究所任行政辦公室秘書。她并不喜歡這份工作,留住她的是那份清閑——她熱愛寫作,她熱愛舞蹈,她更熱愛泥塑。
上班前一天,她瞞著媽媽特意去了一趟山村。
山水依然,物是人非。道路修寬了、新房蓋滿了,媽媽最在意的自來水早已入戶。曾經的生產隊長老態龍鐘,蹲在土坎上噙著旱煙袋,樂呵呵與人聊天。見到燕姿只是微笑。已經不記得她了。對她那過分挑剔的媽媽尚有印象。
兩眼迷茫的前生產隊長艱難地回憶:“小男孩?什么小男孩?一茬一茬的,多了。你說摔泥包子?這里每個男孩都會啊?”
燕姿徹底絕望了。
她在自己的房間盤著一大團細膩的紫泥,那是她的寶貝,每逢周日對著各種畫冊捏來削去。市教育辦主任找到她,以校友的名義,邀請她擔綱大型泥塑“西安事變”的技術總監,燕姿欣然接受。完工那天,園林局——包括新落成的市圖書館也發來邀請函,希望她“不辭辛苦”親臨現場,或指導、或主導,給那些意在裝點門面此刻尚在紙上的各類精靈塑造真身。
“你能賦予它們靈魂。”
研究所領導善意提醒:業余愛好盡管出名,但不務正業是沒有前途的。
早兩年分配到技術科的張瀾支持她。私下里憤憤不平:“誰說業余愛好就是不務正業?魯迅沒有當醫生,毛主席也沒有去教書;能說他們沒前途嗎?”
燕姿對他有好感。
星期六晚上,張瀾約她去看電影:新解禁的美國歌舞劇。“出水芙蓉”。
“沒別的意思。只是一票難求。”張瀾局促地說。
猶豫過后,燕姿答應了。
第一次與青年男子結伴同行,燕姿感覺興奮、甜蜜,也有些緊張。兩人剛到電影院門口,背后追上來三個人。他們粗暴地推開燕姿,抓住張瀾就打!下手兇猛,十分瘋狂。燕姿嚇壞了。起初還要勸阻,參戰的中年婦女警告她:張瀾是流氓,專以談戀愛為名玩弄女性。她還警告燕姿小心上當。
挨打的張瀾抱著頭,一聲不吭蹲在地上活像個球。動手的女孩一邊流眼淚一邊控訴:“不要臉!甜言蜜語……動手動腳……始亂終棄。”
動手的主力軍是個壯碩的小伙子,大約是姑娘的哥哥,有勁兒!每一拳、每一腳都打出了回聲。
燕姿轉身走了。
張瀾被單位開除了:壞分子。
隨后的大半年里她接觸過三位青年,但都沒有結果。
媽媽急了:“眼看二十五了,人家的小孩子都滿地跑了。不行,老娘要親自為你物色男朋友——你不能反對,反對也無效。”
燕姿只是苦笑。
媽媽找到爸爸以前的同事張叔叔,張叔叔熱心牽線,給燕姿介紹了一位省作協青年作家。據張叔叔說:這位作家小有名氣,新華書店里有他的短篇小說集,他還在詩詞學會擔任副會長,目前正在寫一部有關愛情的長篇小說。
媽媽滿懷期待。
只見過一次面,燕姿再也不提那個作家了。
媽媽問急了,燕姿說了真話。
“書房就是家。臟碗堆滿了茶幾,書桌上遍布煙頭,沙發上堆著臟襪子。剛走進門,也不問我是誰,拉著我就激動地朗誦他的新作,我嚇壞了!”
媽媽嘆氣。轉身又找到大學校友李阿姨,通過李阿姨搞藝術的丈夫給燕姿介紹了一位青年舞蹈家。李阿姨說:年齡相當、氣質好,是一位全省乃至國內都稍有名氣的民族舞蹈家;特別有前途。
燕姿推卻道:“還是不見面的好——”看到媽媽瞪眼睛,忙改口:“但我可以去看他的演出。”
音樂聲響起來了,舞臺的左側沖出來一個身材高瘦的青年,那是他。
他跨著大步凌空飛降!他身形剛勁,猶如俯沖的大鵬!他沖前幾步后仿佛遇到了障礙,猝不及防地被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掀了一個后空翻。但他卻穩穩地站住了。他身體后仰,頑強掙扎著前進。酷似颶風中伏地抗爭的小樹。他的動作大方、優美,柔韌而穩健;他的身體忽而向前弓成弧形,忽而向后彎成弧形。他腳下隨著身體的扭動前后踉蹌、左右盤旋;總在人們認為他一定會倒下的時候,扭動著柔軟而頑強的身軀昂然直立。
媽媽看的如醉如癡。李阿姨看得興奮不已。
媽媽歪著頭問:“如何?”
燕姿很震撼卻并不動心:“確是天才。安心跳舞吧!李阿姨說的對:他很有前途。”
媽媽撒手不管了。
“你熱愛文學,我給你介紹成名的文學才俊;你熱愛舞蹈,我給你介紹頂尖的舞蹈王子;你倒好,一個都看不上。我的女兒,難道你從沒聽說過嗎?天才都是有缺陷的!媽媽無能為力,我實在不認識搞泥塑的,更不認識摔泥包子的!”
燕姿不生氣,一天到晚仍是樂呵呵的。
她也不著急,從容不迫地生活著。
省藝校劉校長找到燕姿,希望她兼職泥塑教員,一再聲言“待遇從優”。他還不無炫耀地說,本校的兼職教員都是省內一流的藝術家。
燕姿爽快地答應了,強調為了藝術,不要藝校一分錢。
那天是她第一次給學生上課。
燕姿不循常規:“我希望你們從最基礎的東西學起。”
她把學生帶到操場邊圍墻旁的花圃里,讓學生從地里挖土、過篩、和泥。覺得滿意后,她要求每個學生抓起一團泥巴,讓他們照著自己的樣子做成泥包子。
“瞧這里,”她轉著身示范:“左手要托平,右手指尖對指尖——只用三個指頭——捏!”
她舉著泥包子使勁摔下。
“一定要平摔。”
學生們更加用力地摔下!
乒乒嘭嘭的聲音像年夜的炮仗。
學生的情緒高漲極了,方才挖土和泥的勞累瞬間釋放。他們很欣賞這位不落俗套的泥塑老師——一位敢于當眾摔泥包子的年青女教師。
巨大的連續聲響驚動了兩個人。
兩個談笑風生的青年。
兩人當即止步,不約而同露出驚訝與喜悅的表情。身材較矮的青年拍拍另一人的后背,示意過去看看。
“這是第一課。”燕姿對學生說。
同學們歡呼著——
兩個青年人快步走了過來,學生叫著老師好。
“有什么事嗎?”燕姿客氣地問。
走的近了,燕姿看的更清楚了:個子較矮的青年身體健壯、面孔方方正正;另一位略顯矜持,高高的個子、英俊的面龐,十分帥氣。
“沒事沒事,只是手癢了。能參與嗎?”矮個子老師似在請求。
“歡迎。”
“我是本校射箭教練。姓王。”
帥氣的老師只吐出四個字:“我教舞蹈。”
燕姿有些吃驚。面前這兩位老師她都認識:王老師站在城運會領獎臺上揮手致意的鏡頭印象深刻,亞軍。而舞蹈老師,燕姿不久前才看過他的表演。
“省藝校果然藏龍臥虎!”
兩位老師饒有興趣地掃視滿地泥餅。
“你先。”舞蹈老師說。
燕姿突然意識到這是要打擂臺!心中暗喜也十分期待。學生們呼啦一下圍了過來,他們也意識到這一定是一次精彩的對決。
王老師并不謙讓,抓起一團泥——好大一團泥!稍事揉搓、漸成球形。左手托起足球大小的泥球,右手猛擊一拳,一個形似托缽又似氈帽的巨形泥包子瞬間成形。只見他變拳為掌,掌沿或按或擠,只幾下就休整的平齊光潤。燕姿以為他就要摔了,不料王老師收攏四指,以食指為刀,快速在泥包子頂端旋轉一圈。他的動作太快了,燕姿還沒想明白何以要在頂端畫圈,王老師已經高舉雙手狠狠向地面摔去——其實更像是砸了下去。
嘭!聲音沉悶,像雷子炮。
說時遲、那時快,聲響同時,王老師單手一抄,抓住了氣浪沖起的頂蓋。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周圍學生大聲叫好。
王老師得意地望著舞蹈老師。
燕姿驚呆了。不可思議!她深知抓住頂蓋的難度有多大。頂蓋垂直上沖直達腹部成功率幾乎為零!刻痕深度、圓度,包括下摔的力度稍有偏差必然失敗;不由得暗自佩服。
“還行,手藝沒丟。”舞蹈老師不溫不火地評價說。
王老師顯然不滿,炫耀著手中茶壺蓋模樣的泥片,得意地說:“摔一個試試?試試!十多年了你就沒贏過我。”
“我輸過你嗎?”
“少廢話,該你了!——輸了請客。”
舞蹈老師伸手去抓燕姿摔到地上的那團泥巴,王老師當即譏諷:“你倒會取巧!”
舞蹈老師把那團泥巴飛快地在兩手間轉來轉去。燕姿眼前一花,看不出是哪只手托著泥巴,更看不出是哪只手在“指尖對指尖”地捏動。他的手指過于靈巧,靈巧的讓人驚嘆。正當燕姿和學生們眼花繚亂驚訝觀望時,他手里的泥包子已經斜斜飛了出去——那是毫不在意地隨手甩去。泥包子似在旋轉,忽然直直落地!一聲清脆響亮的聲音——已經不是通常意義上泥巴的聲音了——泥包子炸開了:底盤還是那么圓。炸裂的空洞處翻,五個三角形花瓣半巻著張開,似花,又像是外星飛碟張開了頂蓋。
如此完美!燕姿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微張著嘴巴久久不能合攏。
兩位老師都沒有左手平拖,右手指尖對指尖,只用三個指頭捏。
也都沒有平摔。
燕姿突然悟到:即使是摔泥包子這一不登大雅之堂的游戲,也有不同層次。
而她更大的感受是失落、巨大的失落。
“想不到今天能重操舊業,痛快!過癮!謝謝了。”王老師揮揮手:“走了。”
“不客氣。”燕姿由衷佩服。
舞蹈老師笑容燦爛。看一眼興奮不已恭敬肅立的學生,對著燕姿微微點頭,說一聲再見后急忙去追王老師。
“別跑。逃是逃不掉的。你輸了,請客。”
望著兩位會摔泥包子的老師的背影,燕姿意興索然。再次理解了那位生產隊長的話:男孩子都會摔泥包子。看來自己以前過于自信了。
“他們的泥包子制作水平各有千秋,有粗獷、有精巧,摔得手法也各擅勝場:或威猛、或瀟灑,那都是自己遠遠比不上的。”這一刻,燕姿幾乎失去了自信。
“也許你行?”一種強烈的愿望瞬間控制了她,燕姿又一次想到了農村哪位會摔泥包子的小男孩:“你在哪兒?還摔泥包子嗎?”此刻,她是多么希望那個會摔泥包子的小男孩能在這里。
那是信心的支柱。
“你一定行!”
午餐時,燕姿打了二兩米飯、點了一個素菜,悶悶不樂地找座位。
餐廳里嗡嗡聲響成一片,居中的餐桌幾乎全被學生占據了。燕姿端著碗東張西望,瞧見盥洗池旁邊有空位。有兩人背對著這邊正在用餐。當她端著碗站在餐桌前時猶豫了,吃飯的兩位男子正是兼職的射箭教練和舞蹈老師。
燕姿想轉身離去。
“請坐。”王老師熱情地說。
燕姿笑的有些勉強,猶豫著……
舞蹈老師抬起頭不經意地看了燕姿一眼,見到是指導學生摔泥包子的女教師時露出一個會心的微笑;點點頭,表示見過。
但當他看到燕姿左邊酒窩里的那顆黑痣時呆住了。
瞬間,他的表情變了,變的是那樣復雜!驚喜、懷疑,懷疑、驚喜;迷惑、確定,確定、迷惑。他捏著筷子的手顫抖起來,目不轉睛地盯著燕姿。
燕姿被他瞧得渾身不自在,她無法對視,覺得別扭。也有些惱怒;再次想走。
“我能給你講個故事嗎?”舞蹈老師慢慢放下手中的筷子,那筷子在挨住碗沿時當當響,密集的像掃射中的機關槍。
燕姿很驚訝,不由得抬起頭,認真看著他。
那次接觸才俊作家使她領悟到朋友間傳言的也是被媽媽肯定過的所謂天才往往都有怪癖的結論有多么正確。舞蹈老師莫名激動,也許亦屬此類?
“我們認識嗎?”燕姿將筷子放在碗上,禮貌而冷淡地問。
“‘我愛北京天安門’。”舞蹈老師突然說不下去了,喉頭滾動、嗓音哽咽,只是激動地看著燕姿。
他并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反而越說越激動:“二十年前,有一個愛摔泥包子的小男孩,他去走親戚,他認識了一位會跳舞的小女孩。她、她是天使!小女孩的可愛、善良感動了那個小男孩。她優美的舞姿為他打開了一扇藝術之門,開拓了小男孩的視野、激發了他強烈的藝術追求,最終……最終改變了他的命運。”
王老師瞪大眼一聲驚呼:“天哪!她就是你多年來一直在尋找的。”
燕姿輕聲問道:“還記得第二個節目嗎?”
“小燕子。”
熱淚奪眶而出……夕陽燦爛。
小燕子驚奇地看著道旁一個小男孩。
他坐在地上,穿著破舊也不干凈,但他淡定,專注地玩著一團泥巴。那團泥巴細膩柔軟,富有彈性,褐黃色。他把它捏成圓形,薄薄的,顫悠悠托在手里,站起身對著面前平坦處猛然摔下。“嘭”地一聲,那團泥巴的底兒炸開一個洞;洞穿處的泥條外翻,像咧嘴的石榴。小男孩笑了,笑的燦爛。他揭起坍塌變形的泥餅,重新坐下、認真揉過,繼續重復這個游戲。
小燕子越看越覺得有趣。
媽媽沒有留意這個小男孩,她愁容滿面地向站在對面的一個高大的男人傾訴生活上的困難,抱怨在這個遠離城市的山區農村無法享受到最基本的衛生條件。沒有抽水馬桶、只有簡陋的公共旱廁;沒有自來水,站在井口攪動轆轤十分危險;燒一鍋開水只夠洗臉,想給女兒洗個澡都辦不到。說到燒開水,媽媽接著抱怨生產隊派人拉來的包谷稈并沒有完全干透,燃燒時濃煙滾滾,滿廚房都是煙,她不會弄,手忙腳亂,熏得淚流滿面……
“自從早上來到這個村子,沒有一件順心事。”
對面的男子滿臉皺紋,胡子拉碴;穿著和小男孩一樣邋遢的衣服。他陪著笑臉,偶爾為難地皺眉。每當媽媽長篇大論之后,都要說上一兩句話,為他所在的山區農村簡陋的生活條件謙卑地辯護幾句。
媽媽只是下意識地牽著小燕子的手,說到無法適應艱苦條件的為難處,間或把她推到那男人面前展示一下,希望能打動他。
這個被媽媽稱作生產隊長的人很慈祥,每當小燕子被動地被媽媽推到前邊,他都會禮貌地彎一下腰,疼愛地看她一眼,贊一句:“多好的孩子啊。”
小燕子五歲半,聽不懂媽媽在說什么,覺得氣悶,忍不住東張西望。
媽媽又在重復抱怨,小燕子聽不懂,松開媽媽的手,站在小男孩對面認真看他摔泥巴。
小男孩抿著嘴,皺起眉頭看她。看她的小皮鞋和白襪子,看她式樣新穎的花邊小裙子,他還看她辮子上扎著的蝴蝶結。最終他的目光落在了小燕子左臉酒窩里芝麻大的一粒黑痣上。
“你摔得好響。”小燕子贊許地說。
那男孩注視著她的眼睛,他有些驚訝。但他很快就移開自己的目光,他低下頭把那團泥巴重新捏過,這次像一個微型的平底鍋;里面的空間更大了。他站起身來,把它舉得更高一些,摔得更用力一些;聲音也更響亮了。
小燕子高興地笑了起來,拍著手說:“哦,哥哥摔得真響!”
那男孩一聲不吭,變換著花樣,把那團泥巴一會兒捏成方形,一會兒捏成三角形,最終做成了多邊菱形,每摔一次都能讓它發出爆竹般的巨響。
小燕子驚奇極了。她蹲下身來,伸出指頭去撥弄爆裂處花瓣一樣的泥條。
小男孩皺起眉頭抬了抬手,看到她熱切的笑容,忍住了。
“你是誰?”
“我叫小燕子。”小燕子一邊說一邊抓起那團泥巴艱難地揉動,她非常希望自己也能做出一個可以摔響的泥巴玩具。
“這叫泥包子。”
泥巴團太大,小手托不起來,更不能捏出形狀。小燕子接連失敗了兩次,眼淚開始在眼眶里打轉。
小男孩一言不發接過那團泥巴。隨手把它分成兩部分,把其中一小塊遞給了小燕子。
他放慢動作,做做停停。
小燕子照著他的動作加工,捏成相似形狀,她顫顫巍巍把它舉起來,滿懷希望地摔下去,泥包子砸成一團泥,卻并沒有發出清脆的聲響。小燕子要哭。小男孩急忙將自己手里的泥包子摔下:“你要這樣摔。”
小燕子重新燃起希望。
相視一笑,兩人撿起泥巴。
小男孩飛快地捏出來一個圓形的泥包子,托在手里不動。
“該你了。”他說。“左手要托平,右手指尖對指尖——只用三個指頭——捏!”
他緊盯著小燕子捏泥巴的動作,指點著下手的部位和制作要領,最終幫助小燕子修飾和完善了她的作品。他示意小燕子像他一樣分腿站立,把泥包子平托著,突然翻手,奮力摔下去。
“一定要平摔。”他強調。
泥包子響了——聲音不大,但小燕子卻高興地跳了起來。
她拍著手歡呼:噢,噢,我也會摔泥包子了!”
媽媽驚叫起來:“小燕子,不要玩泥巴!臟死了!這里本來就沒有自來水……”媽媽不由分說,抓住小燕子的手就把她拉到身邊;接著話茬繼續向生產隊長抱怨,說土炕有跳蚤,屋角還有老鼠洞。
“簡直沒法活!”
小男孩默默地撿起兩塊已經完全變形的泥包子,一邊捏著一邊看著小燕子。
媽媽似乎越說越激動,兩只手開始比劃起來。
小燕子轉身來到小男孩身邊。
那小男孩只是呆呆看她,再也沒有繼續制作泥包子的興致。
該是自己展示技能的時候了。
小燕子友好而又不無炫耀地說:“哥哥,我會跳舞,我會跳‘我愛北京天安門’。”那男孩只是愣愣地看著她,不知道她在說什么。
小燕子亭亭站立,認真極了,提高聲音說:“新苗幼兒園文藝演出現在開始:第一個節目,舞蹈:我愛北京天安門;表演者:小燕子。”
媽媽注意到了,只是不經意地看了他們一眼。
小燕子邊唱邊跳。
“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她的小手在空中舞動,天真的微笑猶如天使,她的小皮鞋向后一抬一抬地踢著小裙子的花邊……
小男孩看呆了。
“真好!”一聲輕嘆。
“可你不好!”小燕子一曲終了嘟起嘴嗔怪道:“你沒有鼓掌。老師說:“舞蹈家是需要掌聲鼓勵的。”
小男孩放下手里的泥巴忙不迭地拍手。
小燕子笑了。
“第二個節目——還是舞蹈:小燕子;表演者:小燕子——你為什么不鼓掌?你要先鼓掌,表示鼓勵。”
小男孩急忙拍手,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
生產隊長走了。愁眉苦臉的媽媽若有所失地抓住小燕子的手拉著就走——她甚至都沒多看那男孩一眼。
她查看小燕子的花裙子,指著后擺說:“看你玩的臟的!”
小燕子回頭看看小男孩,委屈極了。
小男孩皺著眉頭看著她們離去。
“這是什么?”當郝燕姿將幾件簡單的行李放入媽媽座駕的后備箱時,媽媽指著一個沉甸甸的大塑料袋疑惑地問。
“紫砂泥。”
“還沒忘記他?”媽媽的口氣飽含埋怨。“在農村只呆了一個月啊、一個月,你就學會了摔泥巴!噼里啪啦的,搞的家里院外、衣服床單全是泥。鄉下缺水,你知道我當時有多難!好好的舞蹈荒廢了,玩泥!倒像了農村的野小子。前些年,你鬧著找他,一天時間,幾乎把那個小村莊以前的男孩都見到了,結果怎樣?沒人知道他。那生產隊長也是個馬大哈!只關心生產,一點兒也不關心群眾生活。他說他當時就沒留意什么男孩,不可能知道是誰家的孩子——這人真不負責任!十多年了,那男孩早把你忘了,你卻把泥巴玩到了大學畢業。也怪媽媽喪失警惕,你當時才五歲多啊,正是要記事的年齡,怎么一個玩泥巴的男孩居然能讓你至今難以釋懷呢?”
“媽媽,你為什么老是概念不清呢?他不是玩泥巴,他是摔泥包子。由一團泥巴加工到泥包子,這是藝術。這里面有音樂元素也有泥塑技巧,不要忽視它的藝術內涵。”
“好,摔泥包子、藝術行為。名牌大學文科生自然是好辯才。”
“那男孩很有藝術天分。他的泥包子做的很有靈性。”燕姿沉思起來。
媽媽接著埋怨:“一個女孩兒家的走到哪兒都帶著一團泥;整天甩來摔去的,也不怕人家笑話!——看你以后咋嫁人?”
“小時候沒摔過泥包子的我還不嫁呢!”燕姿傲氣地笑著:“媽媽,要多看女兒的長處。女孩兒家摔泥巴怎么了?你女兒還不是摔出了名堂?瞧見沒?我們大學校門口這些花壇里的雕塑都是我的杰作——可惜今天畢業了、就要離開它們;真有些不舍。”
媽媽忽然警覺:“我說閨女,一個大學生,不會是單戀上一個農村臟孩子吧?”
“媽媽,你又亂講,這里沒有愛情成分。我只是難以忘懷——兒時的記憶太強烈、太深刻了,他對我觸動很大。也不知為什么,他那憂郁的眼神和專注的創作行為總在我眼前晃動,多年來激發著我的創作靈感、激勵著我的創作欲望;這大概就是常說的精神力量吧?——我也說不清楚。”
“唉,山區的生活多艱難啊。那孩子呆頭呆腦的,就坐在地上,那地上多臟!就算能摔個泥包子又能有多大出息呢?”
“媽媽,請不要破壞我心目中兒時那美好的印象好不好?如果不是你強行把我拉走,那天我就可以完整地展示我的壓軸節目:‘小燕子’了。”
媽媽,愣,并不記得當時小燕子已經表演第二個節目了。
“好、好,媽不破壞你心目中的美好印象。但媽警告你:不要把兒時的記憶當真、切莫當真!隨著年齡增長,人都會變的;尤其是農村青年。”
“變化是進步。這個世界,誰又不在求變呢?”
燕姿自顧自地喃喃自語:“那男孩可不是你說的那樣,什么呆頭呆腦的。他沉默寡言但心靈手巧。隨著年齡增長,必將成為一個很有創造力的男子漢……”
媽媽面露不屑。“別做白日夢了,那是山區;在那里當個生產隊長都不容易。說句過分的話:也許他此刻正在家鄉抽著旱煙喂牛呢,早把你忘了。”
“可能吧,”燕姿淡淡地說:“即使他真的在喂牛,那也一定喂的與眾不同。”
燕姿被分配在省城化學研究所任行政辦公室秘書。她并不喜歡這份工作,留住她的是那份清閑——她熱愛寫作,她熱愛舞蹈,她更熱愛泥塑。
上班前一天,她瞞著媽媽特意去了一趟山村。
山水依然,物是人非。道路修寬了、新房蓋滿了,媽媽最在意的自來水早已入戶。曾經的生產隊長老態龍鐘,蹲在土坎上噙著旱煙袋,樂呵呵與人聊天。見到燕姿只是微笑。已經不記得她了。對她那過分挑剔的媽媽尚有印象。
兩眼迷茫的前生產隊長艱難地回憶:“小男孩?什么小男孩?一茬一茬的,多了。你說摔泥包子?這里每個男孩都會啊?”
燕姿徹底絕望了。
她在自己的房間盤著一大團細膩的紫泥,那是她的寶貝,每逢周日對著各種畫冊捏來削去。市教育辦主任找到她,以校友的名義,邀請她擔綱大型泥塑“西安事變”的技術總監,燕姿欣然接受。完工那天,園林局——包括新落成的市圖書館也發來邀請函,希望她“不辭辛苦”親臨現場,或指導、或主導,給那些意在裝點門面此刻尚在紙上的各類精靈塑造真身。
“你能賦予它們靈魂。”
研究所領導善意提醒:業余愛好盡管出名,但不務正業是沒有前途的。
早兩年分配到技術科的張瀾支持她。私下里憤憤不平:“誰說業余愛好就是不務正業?魯迅沒有當醫生,毛主席也沒有去教書;能說他們沒前途嗎?”
燕姿對他有好感。
星期六晚上,張瀾約她去看電影:新解禁的美國歌舞劇。“出水芙蓉”。
“沒別的意思。只是一票難求。”張瀾局促地說。
猶豫過后,燕姿答應了。
第一次與青年男子結伴同行,燕姿感覺興奮、甜蜜,也有些緊張。兩人剛到電影院門口,背后追上來三個人。他們粗暴地推開燕姿,抓住張瀾就打!下手兇猛,十分瘋狂。燕姿嚇壞了。起初還要勸阻,參戰的中年婦女警告她:張瀾是流氓,專以談戀愛為名玩弄女性。她還警告燕姿小心上當。
挨打的張瀾抱著頭,一聲不吭蹲在地上活像個球。動手的女孩一邊流眼淚一邊控訴:“不要臉!甜言蜜語……動手動腳……始亂終棄。”
動手的主力軍是個壯碩的小伙子,大約是姑娘的哥哥,有勁兒!每一拳、每一腳都打出了回聲。
燕姿轉身走了。
張瀾被單位開除了:壞分子。
隨后的大半年里她接觸過三位青年,但都沒有結果。
媽媽急了:“眼看二十五了,人家的小孩子都滿地跑了。不行,老娘要親自為你物色男朋友——你不能反對,反對也無效。”
燕姿只是苦笑。
媽媽找到爸爸以前的同事張叔叔,張叔叔熱心牽線,給燕姿介紹了一位省作協青年作家。據張叔叔說:這位作家小有名氣,新華書店里有他的短篇小說集,他還在詩詞學會擔任副會長,目前正在寫一部有關愛情的長篇小說。
媽媽滿懷期待。
只見過一次面,燕姿再也不提那個作家了。
媽媽問急了,燕姿說了真話。
“書房就是家。臟碗堆滿了茶幾,書桌上遍布煙頭,沙發上堆著臟襪子。剛走進門,也不問我是誰,拉著我就激動地朗誦他的新作,我嚇壞了!”
媽媽嘆氣。轉身又找到大學校友李阿姨,通過李阿姨搞藝術的丈夫給燕姿介紹了一位青年舞蹈家。李阿姨說:年齡相當、氣質好,是一位全省乃至國內都稍有名氣的民族舞蹈家;特別有前途。
燕姿推卻道:“還是不見面的好——”看到媽媽瞪眼睛,忙改口:“但我可以去看他的演出。”
音樂聲響起來了,舞臺的左側沖出來一個身材高瘦的青年,那是他。
他跨著大步凌空飛降!他身形剛勁,猶如俯沖的大鵬!他沖前幾步后仿佛遇到了障礙,猝不及防地被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掀了一個后空翻。但他卻穩穩地站住了。他身體后仰,頑強掙扎著前進。酷似颶風中伏地抗爭的小樹。他的動作大方、優美,柔韌而穩健;他的身體忽而向前弓成弧形,忽而向后彎成弧形。他腳下隨著身體的扭動前后踉蹌、左右盤旋;總在人們認為他一定會倒下的時候,扭動著柔軟而頑強的身軀昂然直立。
媽媽看的如醉如癡。李阿姨看得興奮不已。
媽媽歪著頭問:“如何?”
燕姿很震撼卻并不動心:“確是天才。安心跳舞吧!李阿姨說的對:他很有前途。”
媽媽撒手不管了。
“你熱愛文學,我給你介紹成名的文學才俊;你熱愛舞蹈,我給你介紹頂尖的舞蹈王子;你倒好,一個都看不上。我的女兒,難道你從沒聽說過嗎?天才都是有缺陷的!媽媽無能為力,我實在不認識搞泥塑的,更不認識摔泥包子的!”
燕姿不生氣,一天到晚仍是樂呵呵的。
她也不著急,從容不迫地生活著。
省藝校劉校長找到燕姿,希望她兼職泥塑教員,一再聲言“待遇從優”。他還不無炫耀地說,本校的兼職教員都是省內一流的藝術家。
燕姿爽快地答應了,強調為了藝術,不要藝校一分錢。
那天是她第一次給學生上課。
燕姿不循常規:“我希望你們從最基礎的東西學起。”
她把學生帶到操場邊圍墻旁的花圃里,讓學生從地里挖土、過篩、和泥。覺得滿意后,她要求每個學生抓起一團泥巴,讓他們照著自己的樣子做成泥包子。
“瞧這里,”她轉著身示范:“左手要托平,右手指尖對指尖——只用三個指頭——捏!”
她舉著泥包子使勁摔下。
“一定要平摔。”
學生們更加用力地摔下!
乒乒嘭嘭的聲音像年夜的炮仗。
學生的情緒高漲極了,方才挖土和泥的勞累瞬間釋放。他們很欣賞這位不落俗套的泥塑老師——一位敢于當眾摔泥包子的年青女教師。
巨大的連續聲響驚動了兩個人。
兩個談笑風生的青年。
兩人當即止步,不約而同露出驚訝與喜悅的表情。身材較矮的青年拍拍另一人的后背,示意過去看看。
“這是第一課。”燕姿對學生說。
同學們歡呼著——
兩個青年人快步走了過來,學生叫著老師好。
“有什么事嗎?”燕姿客氣地問。
走的近了,燕姿看的更清楚了:個子較矮的青年身體健壯、面孔方方正正;另一位略顯矜持,高高的個子、英俊的面龐,十分帥氣。
“沒事沒事,只是手癢了。能參與嗎?”矮個子老師似在請求。
“歡迎。”
“我是本校射箭教練。姓王。”
帥氣的老師只吐出四個字:“我教舞蹈。”
燕姿有些吃驚。面前這兩位老師她都認識:王老師站在城運會領獎臺上揮手致意的鏡頭印象深刻,亞軍。而舞蹈老師,燕姿不久前才看過他的表演。
“省藝校果然藏龍臥虎!”
兩位老師饒有興趣地掃視滿地泥餅。
“你先。”舞蹈老師說。
燕姿突然意識到這是要打擂臺!心中暗喜也十分期待。學生們呼啦一下圍了過來,他們也意識到這一定是一次精彩的對決。
王老師并不謙讓,抓起一團泥——好大一團泥!稍事揉搓、漸成球形。左手托起足球大小的泥球,右手猛擊一拳,一個形似托缽又似氈帽的巨形泥包子瞬間成形。只見他變拳為掌,掌沿或按或擠,只幾下就休整的平齊光潤。燕姿以為他就要摔了,不料王老師收攏四指,以食指為刀,快速在泥包子頂端旋轉一圈。他的動作太快了,燕姿還沒想明白何以要在頂端畫圈,王老師已經高舉雙手狠狠向地面摔去——其實更像是砸了下去。
嘭!聲音沉悶,像雷子炮。
說時遲、那時快,聲響同時,王老師單手一抄,抓住了氣浪沖起的頂蓋。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周圍學生大聲叫好。
王老師得意地望著舞蹈老師。
燕姿驚呆了。不可思議!她深知抓住頂蓋的難度有多大。頂蓋垂直上沖直達腹部成功率幾乎為零!刻痕深度、圓度,包括下摔的力度稍有偏差必然失敗;不由得暗自佩服。
“還行,手藝沒丟。”舞蹈老師不溫不火地評價說。
王老師顯然不滿,炫耀著手中茶壺蓋模樣的泥片,得意地說:“摔一個試試?試試!十多年了你就沒贏過我。”
“我輸過你嗎?”
“少廢話,該你了!——輸了請客。”
舞蹈老師伸手去抓燕姿摔到地上的那團泥巴,王老師當即譏諷:“你倒會取巧!”
舞蹈老師把那團泥巴飛快地在兩手間轉來轉去。燕姿眼前一花,看不出是哪只手托著泥巴,更看不出是哪只手在“指尖對指尖”地捏動。他的手指過于靈巧,靈巧的讓人驚嘆。正當燕姿和學生們眼花繚亂驚訝觀望時,他手里的泥包子已經斜斜飛了出去——那是毫不在意地隨手甩去。泥包子似在旋轉,忽然直直落地!一聲清脆響亮的聲音——已經不是通常意義上泥巴的聲音了——泥包子炸開了:底盤還是那么圓。炸裂的空洞處翻,五個三角形花瓣半巻著張開,似花,又像是外星飛碟張開了頂蓋。
如此完美!燕姿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微張著嘴巴久久不能合攏。
兩位老師都沒有左手平拖,右手指尖對指尖,只用三個指頭捏。
也都沒有平摔。
燕姿突然悟到:即使是摔泥包子這一不登大雅之堂的游戲,也有不同層次。
而她更大的感受是失落、巨大的失落。
“想不到今天能重操舊業,痛快!過癮!謝謝了。”王老師揮揮手:“走了。”
“不客氣。”燕姿由衷佩服。
舞蹈老師笑容燦爛。看一眼興奮不已恭敬肅立的學生,對著燕姿微微點頭,說一聲再見后急忙去追王老師。
“別跑。逃是逃不掉的。你輸了,請客。”
望著兩位會摔泥包子的老師的背影,燕姿意興索然。再次理解了那位生產隊長的話:男孩子都會摔泥包子。看來自己以前過于自信了。
“他們的泥包子制作水平各有千秋,有粗獷、有精巧,摔得手法也各擅勝場:或威猛、或瀟灑,那都是自己遠遠比不上的。”這一刻,燕姿幾乎失去了自信。
“也許你行?”一種強烈的愿望瞬間控制了她,燕姿又一次想到了農村哪位會摔泥包子的小男孩:“你在哪兒?還摔泥包子嗎?”此刻,她是多么希望那個會摔泥包子的小男孩能在這里。
那是信心的支柱。
“你一定行!”
午餐時,燕姿打了二兩米飯、點了一個素菜,悶悶不樂地找座位。
餐廳里嗡嗡聲響成一片,居中的餐桌幾乎全被學生占據了。燕姿端著碗東張西望,瞧見盥洗池旁邊有空位。有兩人背對著這邊正在用餐。當她端著碗站在餐桌前時猶豫了,吃飯的兩位男子正是兼職的射箭教練和舞蹈老師。
燕姿想轉身離去。
“請坐。”王老師熱情地說。
燕姿笑的有些勉強,猶豫著……
舞蹈老師抬起頭不經意地看了燕姿一眼,見到是指導學生摔泥包子的女教師時露出一個會心的微笑;點點頭,表示見過。
但當他看到燕姿左邊酒窩里的那顆黑痣時呆住了。
瞬間,他的表情變了,變的是那樣復雜!驚喜、懷疑,懷疑、驚喜;迷惑、確定,確定、迷惑。他捏著筷子的手顫抖起來,目不轉睛地盯著燕姿。
燕姿被他瞧得渾身不自在,她無法對視,覺得別扭。也有些惱怒;再次想走。
“我能給你講個故事嗎?”舞蹈老師慢慢放下手中的筷子,那筷子在挨住碗沿時當當響,密集的像掃射中的機關槍。
燕姿很驚訝,不由得抬起頭,認真看著他。
那次接觸才俊作家使她領悟到朋友間傳言的也是被媽媽肯定過的所謂天才往往都有怪癖的結論有多么正確。舞蹈老師莫名激動,也許亦屬此類?
“我們認識嗎?”燕姿將筷子放在碗上,禮貌而冷淡地問。
“‘我愛北京天安門’。”舞蹈老師突然說不下去了,喉頭滾動、嗓音哽咽,只是激動地看著燕姿。
他并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反而越說越激動:“二十年前,有一個愛摔泥包子的小男孩,他去走親戚,他認識了一位會跳舞的小女孩。她、她是天使!小女孩的可愛、善良感動了那個小男孩。她優美的舞姿為他打開了一扇藝術之門,開拓了小男孩的視野、激發了他強烈的藝術追求,最終……最終改變了他的命運。”
王老師瞪大眼一聲驚呼:“天哪!她就是你多年來一直在尋找的。”
燕姿輕聲問道:“還記得第二個節目嗎?”
“小燕子。”
熱淚奪眶而出……夕陽燦爛。
小燕子驚奇地看著道旁一個小男孩。
他坐在地上,穿著破舊也不干凈,但他淡定,專注地玩著一團泥巴。那團泥巴細膩柔軟,富有彈性,褐黃色。他把它捏成圓形,薄薄的,顫悠悠托在手里,站起身對著面前平坦處猛然摔下。“嘭”地一聲,那團泥巴的底兒炸開一個洞;洞穿處的泥條外翻,像咧嘴的石榴。小男孩笑了,笑的燦爛。他揭起坍塌變形的泥餅,重新坐下、認真揉過,繼續重復這個游戲。
小燕子越看越覺得有趣。
媽媽沒有留意這個小男孩,她愁容滿面地向站在對面的一個高大的男人傾訴生活上的困難,抱怨在這個遠離城市的山區農村無法享受到最基本的衛生條件。沒有抽水馬桶、只有簡陋的公共旱廁;沒有自來水,站在井口攪動轆轤十分危險;燒一鍋開水只夠洗臉,想給女兒洗個澡都辦不到。說到燒開水,媽媽接著抱怨生產隊派人拉來的包谷稈并沒有完全干透,燃燒時濃煙滾滾,滿廚房都是煙,她不會弄,手忙腳亂,熏得淚流滿面……
“自從早上來到這個村子,沒有一件順心事。”
對面的男子滿臉皺紋,胡子拉碴;穿著和小男孩一樣邋遢的衣服。他陪著笑臉,偶爾為難地皺眉。每當媽媽長篇大論之后,都要說上一兩句話,為他所在的山區農村簡陋的生活條件謙卑地辯護幾句。
媽媽只是下意識地牽著小燕子的手,說到無法適應艱苦條件的為難處,間或把她推到那男人面前展示一下,希望能打動他。
這個被媽媽稱作生產隊長的人很慈祥,每當小燕子被動地被媽媽推到前邊,他都會禮貌地彎一下腰,疼愛地看她一眼,贊一句:“多好的孩子啊。”
小燕子五歲半,聽不懂媽媽在說什么,覺得氣悶,忍不住東張西望。
媽媽又在重復抱怨,小燕子聽不懂,松開媽媽的手,站在小男孩對面認真看他摔泥巴。
小男孩抿著嘴,皺起眉頭看她。看她的小皮鞋和白襪子,看她式樣新穎的花邊小裙子,他還看她辮子上扎著的蝴蝶結。最終他的目光落在了小燕子左臉酒窩里芝麻大的一粒黑痣上。
“你摔得好響。”小燕子贊許地說。
那男孩注視著她的眼睛,他有些驚訝。但他很快就移開自己的目光,他低下頭把那團泥巴重新捏過,這次像一個微型的平底鍋;里面的空間更大了。他站起身來,把它舉得更高一些,摔得更用力一些;聲音也更響亮了。
小燕子高興地笑了起來,拍著手說:“哦,哥哥摔得真響!”
那男孩一聲不吭,變換著花樣,把那團泥巴一會兒捏成方形,一會兒捏成三角形,最終做成了多邊菱形,每摔一次都能讓它發出爆竹般的巨響。
小燕子驚奇極了。她蹲下身來,伸出指頭去撥弄爆裂處花瓣一樣的泥條。
小男孩皺起眉頭抬了抬手,看到她熱切的笑容,忍住了。
“你是誰?”
“我叫小燕子。”小燕子一邊說一邊抓起那團泥巴艱難地揉動,她非常希望自己也能做出一個可以摔響的泥巴玩具。
“這叫泥包子。”
泥巴團太大,小手托不起來,更不能捏出形狀。小燕子接連失敗了兩次,眼淚開始在眼眶里打轉。
小男孩一言不發接過那團泥巴。隨手把它分成兩部分,把其中一小塊遞給了小燕子。
他放慢動作,做做停停。
小燕子照著他的動作加工,捏成相似形狀,她顫顫巍巍把它舉起來,滿懷希望地摔下去,泥包子砸成一團泥,卻并沒有發出清脆的聲響。小燕子要哭。小男孩急忙將自己手里的泥包子摔下:“你要這樣摔。”
小燕子重新燃起希望。
相視一笑,兩人撿起泥巴。
小男孩飛快地捏出來一個圓形的泥包子,托在手里不動。
“該你了。”他說。“左手要托平,右手指尖對指尖——只用三個指頭——捏!”
他緊盯著小燕子捏泥巴的動作,指點著下手的部位和制作要領,最終幫助小燕子修飾和完善了她的作品。他示意小燕子像他一樣分腿站立,把泥包子平托著,突然翻手,奮力摔下去。
“一定要平摔。”他強調。
泥包子響了——聲音不大,但小燕子卻高興地跳了起來。
她拍著手歡呼:噢,噢,我也會摔泥包子了!”
媽媽驚叫起來:“小燕子,不要玩泥巴!臟死了!這里本來就沒有自來水……”媽媽不由分說,抓住小燕子的手就把她拉到身邊;接著話茬繼續向生產隊長抱怨,說土炕有跳蚤,屋角還有老鼠洞。
“簡直沒法活!”
小男孩默默地撿起兩塊已經完全變形的泥包子,一邊捏著一邊看著小燕子。
媽媽似乎越說越激動,兩只手開始比劃起來。
小燕子轉身來到小男孩身邊。
那小男孩只是呆呆看她,再也沒有繼續制作泥包子的興致。
該是自己展示技能的時候了。
小燕子友好而又不無炫耀地說:“哥哥,我會跳舞,我會跳‘我愛北京天安門’。”那男孩只是愣愣地看著她,不知道她在說什么。
小燕子亭亭站立,認真極了,提高聲音說:“新苗幼兒園文藝演出現在開始:第一個節目,舞蹈:我愛北京天安門;表演者:小燕子。”
媽媽注意到了,只是不經意地看了他們一眼。
小燕子邊唱邊跳。
“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她的小手在空中舞動,天真的微笑猶如天使,她的小皮鞋向后一抬一抬地踢著小裙子的花邊……
小男孩看呆了。
“真好!”一聲輕嘆。
“可你不好!”小燕子一曲終了嘟起嘴嗔怪道:“你沒有鼓掌。老師說:“舞蹈家是需要掌聲鼓勵的。”
小男孩放下手里的泥巴忙不迭地拍手。
小燕子笑了。
“第二個節目——還是舞蹈:小燕子;表演者:小燕子——你為什么不鼓掌?你要先鼓掌,表示鼓勵。”
小男孩急忙拍手,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
生產隊長走了。愁眉苦臉的媽媽若有所失地抓住小燕子的手拉著就走——她甚至都沒多看那男孩一眼。
她查看小燕子的花裙子,指著后擺說:“看你玩的臟的!”
小燕子回頭看看小男孩,委屈極了。
小男孩皺著眉頭看著她們離去。
“這是什么?”當郝燕姿將幾件簡單的行李放入媽媽座駕的后備箱時,媽媽指著一個沉甸甸的大塑料袋疑惑地問。
“紫砂泥。”
“還沒忘記他?”媽媽的口氣飽含埋怨。“在農村只呆了一個月啊、一個月,你就學會了摔泥巴!噼里啪啦的,搞的家里院外、衣服床單全是泥。鄉下缺水,你知道我當時有多難!好好的舞蹈荒廢了,玩泥!倒像了農村的野小子。前些年,你鬧著找他,一天時間,幾乎把那個小村莊以前的男孩都見到了,結果怎樣?沒人知道他。那生產隊長也是個馬大哈!只關心生產,一點兒也不關心群眾生活。他說他當時就沒留意什么男孩,不可能知道是誰家的孩子——這人真不負責任!十多年了,那男孩早把你忘了,你卻把泥巴玩到了大學畢業。也怪媽媽喪失警惕,你當時才五歲多啊,正是要記事的年齡,怎么一個玩泥巴的男孩居然能讓你至今難以釋懷呢?”
“媽媽,你為什么老是概念不清呢?他不是玩泥巴,他是摔泥包子。由一團泥巴加工到泥包子,這是藝術。這里面有音樂元素也有泥塑技巧,不要忽視它的藝術內涵。”
“好,摔泥包子、藝術行為。名牌大學文科生自然是好辯才。”
“那男孩很有藝術天分。他的泥包子做的很有靈性。”燕姿沉思起來。
媽媽接著埋怨:“一個女孩兒家的走到哪兒都帶著一團泥;整天甩來摔去的,也不怕人家笑話!——看你以后咋嫁人?”
“小時候沒摔過泥包子的我還不嫁呢!”燕姿傲氣地笑著:“媽媽,要多看女兒的長處。女孩兒家摔泥巴怎么了?你女兒還不是摔出了名堂?瞧見沒?我們大學校門口這些花壇里的雕塑都是我的杰作——可惜今天畢業了、就要離開它們;真有些不舍。”
媽媽忽然警覺:“我說閨女,一個大學生,不會是單戀上一個農村臟孩子吧?”
“媽媽,你又亂講,這里沒有愛情成分。我只是難以忘懷——兒時的記憶太強烈、太深刻了,他對我觸動很大。也不知為什么,他那憂郁的眼神和專注的創作行為總在我眼前晃動,多年來激發著我的創作靈感、激勵著我的創作欲望;這大概就是常說的精神力量吧?——我也說不清楚。”
“唉,山區的生活多艱難啊。那孩子呆頭呆腦的,就坐在地上,那地上多臟!就算能摔個泥包子又能有多大出息呢?”
“媽媽,請不要破壞我心目中兒時那美好的印象好不好?如果不是你強行把我拉走,那天我就可以完整地展示我的壓軸節目:‘小燕子’了。”
媽媽,愣,并不記得當時小燕子已經表演第二個節目了。
“好、好,媽不破壞你心目中的美好印象。但媽警告你:不要把兒時的記憶當真、切莫當真!隨著年齡增長,人都會變的;尤其是農村青年。”
“變化是進步。這個世界,誰又不在求變呢?”
燕姿自顧自地喃喃自語:“那男孩可不是你說的那樣,什么呆頭呆腦的。他沉默寡言但心靈手巧。隨著年齡增長,必將成為一個很有創造力的男子漢……”
媽媽面露不屑。“別做白日夢了,那是山區;在那里當個生產隊長都不容易。說句過分的話:也許他此刻正在家鄉抽著旱煙喂牛呢,早把你忘了。”
“可能吧,”燕姿淡淡地說:“即使他真的在喂牛,那也一定喂的與眾不同。”
燕姿被分配在省城化學研究所任行政辦公室秘書。她并不喜歡這份工作,留住她的是那份清閑——她熱愛寫作,她熱愛舞蹈,她更熱愛泥塑。
上班前一天,她瞞著媽媽特意去了一趟山村。
山水依然,物是人非。道路修寬了、新房蓋滿了,媽媽最在意的自來水早已入戶。曾經的生產隊長老態龍鐘,蹲在土坎上噙著旱煙袋,樂呵呵與人聊天。見到燕姿只是微笑。已經不記得她了。對她那過分挑剔的媽媽尚有印象。
兩眼迷茫的前生產隊長艱難地回憶:“小男孩?什么小男孩?一茬一茬的,多了。你說摔泥包子?這里每個男孩都會啊?”
燕姿徹底絕望了。
她在自己的房間盤著一大團細膩的紫泥,那是她的寶貝,每逢周日對著各種畫冊捏來削去。市教育辦主任找到她,以校友的名義,邀請她擔綱大型泥塑“西安事變”的技術總監,燕姿欣然接受。完工那天,園林局——包括新落成的市圖書館也發來邀請函,希望她“不辭辛苦”親臨現場,或指導、或主導,給那些意在裝點門面此刻尚在紙上的各類精靈塑造真身。
“你能賦予它們靈魂。”
研究所領導善意提醒:業余愛好盡管出名,但不務正業是沒有前途的。
早兩年分配到技術科的張瀾支持她。私下里憤憤不平:“誰說業余愛好就是不務正業?魯迅沒有當醫生,毛主席也沒有去教書;能說他們沒前途嗎?”
燕姿對他有好感。
星期六晚上,張瀾約她去看電影:新解禁的美國歌舞劇。“出水芙蓉”。
“沒別的意思。只是一票難求。”張瀾局促地說。
猶豫過后,燕姿答應了。
第一次與青年男子結伴同行,燕姿感覺興奮、甜蜜,也有些緊張。兩人剛到電影院門口,背后追上來三個人。他們粗暴地推開燕姿,抓住張瀾就打!下手兇猛,十分瘋狂。燕姿嚇壞了。起初還要勸阻,參戰的中年婦女警告她:張瀾是流氓,專以談戀愛為名玩弄女性。她還警告燕姿小心上當。
挨打的張瀾抱著頭,一聲不吭蹲在地上活像個球。動手的女孩一邊流眼淚一邊控訴:“不要臉!甜言蜜語……動手動腳……始亂終棄。”
動手的主力軍是個壯碩的小伙子,大約是姑娘的哥哥,有勁兒!每一拳、每一腳都打出了回聲。
燕姿轉身走了。
張瀾被單位開除了:壞分子。
隨后的大半年里她接觸過三位青年,但都沒有結果。
媽媽急了:“眼看二十五了,人家的小孩子都滿地跑了。不行,老娘要親自為你物色男朋友——你不能反對,反對也無效。”
燕姿只是苦笑。
媽媽找到爸爸以前的同事張叔叔,張叔叔熱心牽線,給燕姿介紹了一位省作協青年作家。據張叔叔說:這位作家小有名氣,新華書店里有他的短篇小說集,他還在詩詞學會擔任副會長,目前正在寫一部有關愛情的長篇小說。
媽媽滿懷期待。
只見過一次面,燕姿再也不提那個作家了。
媽媽問急了,燕姿說了真話。
“書房就是家。臟碗堆滿了茶幾,書桌上遍布煙頭,沙發上堆著臟襪子。剛走進門,也不問我是誰,拉著我就激動地朗誦他的新作,我嚇壞了!”
媽媽嘆氣。轉身又找到大學校友李阿姨,通過李阿姨搞藝術的丈夫給燕姿介紹了一位青年舞蹈家。李阿姨說:年齡相當、氣質好,是一位全省乃至國內都稍有名氣的民族舞蹈家;特別有前途。
燕姿推卻道:“還是不見面的好——”看到媽媽瞪眼睛,忙改口:“但我可以去看他的演出。”
音樂聲響起來了,舞臺的左側沖出來一個身材高瘦的青年,那是他。
他跨著大步凌空飛降!他身形剛勁,猶如俯沖的大鵬!他沖前幾步后仿佛遇到了障礙,猝不及防地被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掀了一個后空翻。但他卻穩穩地站住了。他身體后仰,頑強掙扎著前進。酷似颶風中伏地抗爭的小樹。他的動作大方、優美,柔韌而穩健;他的身體忽而向前弓成弧形,忽而向后彎成弧形。他腳下隨著身體的扭動前后踉蹌、左右盤旋;總在人們認為他一定會倒下的時候,扭動著柔軟而頑強的身軀昂然直立。
媽媽看的如醉如癡。李阿姨看得興奮不已。
媽媽歪著頭問:“如何?”
燕姿很震撼卻并不動心:“確是天才。安心跳舞吧!李阿姨說的對:他很有前途。”
媽媽撒手不管了。
“你熱愛文學,我給你介紹成名的文學才俊;你熱愛舞蹈,我給你介紹頂尖的舞蹈王子;你倒好,一個都看不上。我的女兒,難道你從沒聽說過嗎?天才都是有缺陷的!媽媽無能為力,我實在不認識搞泥塑的,更不認識摔泥包子的!”
燕姿不生氣,一天到晚仍是樂呵呵的。
她也不著急,從容不迫地生活著。
省藝校劉校長找到燕姿,希望她兼職泥塑教員,一再聲言“待遇從優”。他還不無炫耀地說,本校的兼職教員都是省內一流的藝術家。
燕姿爽快地答應了,強調為了藝術,不要藝校一分錢。
那天是她第一次給學生上課。
燕姿不循常規:“我希望你們從最基礎的東西學起。”
她把學生帶到操場邊圍墻旁的花圃里,讓學生從地里挖土、過篩、和泥。覺得滿意后,她要求每個學生抓起一團泥巴,讓他們照著自己的樣子做成泥包子。
“瞧這里,”她轉著身示范:“左手要托平,右手指尖對指尖——只用三個指頭——捏!”
她舉著泥包子使勁摔下。
“一定要平摔。”
學生們更加用力地摔下!
乒乒嘭嘭的聲音像年夜的炮仗。
學生的情緒高漲極了,方才挖土和泥的勞累瞬間釋放。他們很欣賞這位不落俗套的泥塑老師——一位敢于當眾摔泥包子的年青女教師。
巨大的連續聲響驚動了兩個人。
兩個談笑風生的青年。
兩人當即止步,不約而同露出驚訝與喜悅的表情。身材較矮的青年拍拍另一人的后背,示意過去看看。
“這是第一課。”燕姿對學生說。
同學們歡呼著——
兩個青年人快步走了過來,學生叫著老師好。
“有什么事嗎?”燕姿客氣地問。
走的近了,燕姿看的更清楚了:個子較矮的青年身體健壯、面孔方方正正;另一位略顯矜持,高高的個子、英俊的面龐,十分帥氣。
“沒事沒事,只是手癢了。能參與嗎?”矮個子老師似在請求。
“歡迎。”
“我是本校射箭教練。姓王。”
帥氣的老師只吐出四個字:“我教舞蹈。”
燕姿有些吃驚。面前這兩位老師她都認識:王老師站在城運會領獎臺上揮手致意的鏡頭印象深刻,亞軍。而舞蹈老師,燕姿不久前才看過他的表演。
“省藝校果然藏龍臥虎!”
兩位老師饒有興趣地掃視滿地泥餅。
“你先。”舞蹈老師說。
燕姿突然意識到這是要打擂臺!心中暗喜也十分期待。學生們呼啦一下圍了過來,他們也意識到這一定是一次精彩的對決。
王老師并不謙讓,抓起一團泥——好大一團泥!稍事揉搓、漸成球形。左手托起足球大小的泥球,右手猛擊一拳,一個形似托缽又似氈帽的巨形泥包子瞬間成形。只見他變拳為掌,掌沿或按或擠,只幾下就休整的平齊光潤。燕姿以為他就要摔了,不料王老師收攏四指,以食指為刀,快速在泥包子頂端旋轉一圈。他的動作太快了,燕姿還沒想明白何以要在頂端畫圈,王老師已經高舉雙手狠狠向地面摔去——其實更像是砸了下去。
嘭!聲音沉悶,像雷子炮。
說時遲、那時快,聲響同時,王老師單手一抄,抓住了氣浪沖起的頂蓋。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周圍學生大聲叫好。
王老師得意地望著舞蹈老師。
燕姿驚呆了。不可思議!她深知抓住頂蓋的難度有多大。頂蓋垂直上沖直達腹部成功率幾乎為零!刻痕深度、圓度,包括下摔的力度稍有偏差必然失敗;不由得暗自佩服。
“還行,手藝沒丟。”舞蹈老師不溫不火地評價說。
王老師顯然不滿,炫耀著手中茶壺蓋模樣的泥片,得意地說:“摔一個試試?試試!十多年了你就沒贏過我。”
“我輸過你嗎?”
“少廢話,該你了!——輸了請客。”
舞蹈老師伸手去抓燕姿摔到地上的那團泥巴,王老師當即譏諷:“你倒會取巧!”
舞蹈老師把那團泥巴飛快地在兩手間轉來轉去。燕姿眼前一花,看不出是哪只手托著泥巴,更看不出是哪只手在“指尖對指尖”地捏動。他的手指過于靈巧,靈巧的讓人驚嘆。正當燕姿和學生們眼花繚亂驚訝觀望時,他手里的泥包子已經斜斜飛了出去——那是毫不在意地隨手甩去。泥包子似在旋轉,忽然直直落地!一聲清脆響亮的聲音——已經不是通常意義上泥巴的聲音了——泥包子炸開了:底盤還是那么圓。炸裂的空洞處翻,五個三角形花瓣半巻著張開,似花,又像是外星飛碟張開了頂蓋。
如此完美!燕姿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微張著嘴巴久久不能合攏。
兩位老師都沒有左手平拖,右手指尖對指尖,只用三個指頭捏。
也都沒有平摔。
燕姿突然悟到:即使是摔泥包子這一不登大雅之堂的游戲,也有不同層次。
而她更大的感受是失落、巨大的失落。
“想不到今天能重操舊業,痛快!過癮!謝謝了。”王老師揮揮手:“走了。”
“不客氣。”燕姿由衷佩服。
舞蹈老師笑容燦爛。看一眼興奮不已恭敬肅立的學生,對著燕姿微微點頭,說一聲再見后急忙去追王老師。
“別跑。逃是逃不掉的。你輸了,請客。”
望著兩位會摔泥包子的老師的背影,燕姿意興索然。再次理解了那位生產隊長的話:男孩子都會摔泥包子。看來自己以前過于自信了。
“他們的泥包子制作水平各有千秋,有粗獷、有精巧,摔得手法也各擅勝場:或威猛、或瀟灑,那都是自己遠遠比不上的。”這一刻,燕姿幾乎失去了自信。
“也許你行?”一種強烈的愿望瞬間控制了她,燕姿又一次想到了農村哪位會摔泥包子的小男孩:“你在哪兒?還摔泥包子嗎?”此刻,她是多么希望那個會摔泥包子的小男孩能在這里。
那是信心的支柱。
“你一定行!”
午餐時,燕姿打了二兩米飯、點了一個素菜,悶悶不樂地找座位。
餐廳里嗡嗡聲響成一片,居中的餐桌幾乎全被學生占據了。燕姿端著碗東張西望,瞧見盥洗池旁邊有空位。有兩人背對著這邊正在用餐。當她端著碗站在餐桌前時猶豫了,吃飯的兩位男子正是兼職的射箭教練和舞蹈老師。
燕姿想轉身離去。
“請坐。”王老師熱情地說。
燕姿笑的有些勉強,猶豫著……
舞蹈老師抬起頭不經意地看了燕姿一眼,見到是指導學生摔泥包子的女教師時露出一個會心的微笑;點點頭,表示見過。
但當他看到燕姿左邊酒窩里的那顆黑痣時呆住了。
瞬間,他的表情變了,變的是那樣復雜!驚喜、懷疑,懷疑、驚喜;迷惑、確定,確定、迷惑。他捏著筷子的手顫抖起來,目不轉睛地盯著燕姿。
燕姿被他瞧得渾身不自在,她無法對視,覺得別扭。也有些惱怒;再次想走。
“我能給你講個故事嗎?”舞蹈老師慢慢放下手中的筷子,那筷子在挨住碗沿時當當響,密集的像掃射中的機關槍。
燕姿很驚訝,不由得抬起頭,認真看著他。
那次接觸才俊作家使她領悟到朋友間傳言的也是被媽媽肯定過的所謂天才往往都有怪癖的結論有多么正確。舞蹈老師莫名激動,也許亦屬此類?
“我們認識嗎?”燕姿將筷子放在碗上,禮貌而冷淡地問。
“‘我愛北京天安門’。”舞蹈老師突然說不下去了,喉頭滾動、嗓音哽咽,只是激動地看著燕姿。
他并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反而越說越激動:“二十年前,有一個愛摔泥包子的小男孩,他去走親戚,他認識了一位會跳舞的小女孩。她、她是天使!小女孩的可愛、善良感動了那個小男孩。她優美的舞姿為他打開了一扇藝術之門,開拓了小男孩的視野、激發了他強烈的藝術追求,最終……最終改變了他的命運。”
王老師瞪大眼一聲驚呼:“天哪!她就是你多年來一直在尋找的。”
燕姿輕聲問道:“還記得第二個節目嗎?”
“小燕子。”
熱淚奪眶而出……夕陽燦爛。
小燕子驚奇地看著道旁一個小男孩。
他坐在地上,穿著破舊也不干凈,但他淡定,專注地玩著一團泥巴。那團泥巴細膩柔軟,富有彈性,褐黃色。他把它捏成圓形,薄薄的,顫悠悠托在手里,站起身對著面前平坦處猛然摔下。“嘭”地一聲,那團泥巴的底兒炸開一個洞;洞穿處的泥條外翻,像咧嘴的石榴。小男孩笑了,笑的燦爛。他揭起坍塌變形的泥餅,重新坐下、認真揉過,繼續重復這個游戲。
小燕子越看越覺得有趣。
媽媽沒有留意這個小男孩,她愁容滿面地向站在對面的一個高大的男人傾訴生活上的困難,抱怨在這個遠離城市的山區農村無法享受到最基本的衛生條件。沒有抽水馬桶、只有簡陋的公共旱廁;沒有自來水,站在井口攪動轆轤十分危險;燒一鍋開水只夠洗臉,想給女兒洗個澡都辦不到。說到燒開水,媽媽接著抱怨生產隊派人拉來的包谷稈并沒有完全干透,燃燒時濃煙滾滾,滿廚房都是煙,她不會弄,手忙腳亂,熏得淚流滿面……
“自從早上來到這個村子,沒有一件順心事。”
對面的男子滿臉皺紋,胡子拉碴;穿著和小男孩一樣邋遢的衣服。他陪著笑臉,偶爾為難地皺眉。每當媽媽長篇大論之后,都要說上一兩句話,為他所在的山區農村簡陋的生活條件謙卑地辯護幾句。
媽媽只是下意識地牽著小燕子的手,說到無法適應艱苦條件的為難處,間或把她推到那男人面前展示一下,希望能打動他。
這個被媽媽稱作生產隊長的人很慈祥,每當小燕子被動地被媽媽推到前邊,他都會禮貌地彎一下腰,疼愛地看她一眼,贊一句:“多好的孩子啊。”
小燕子五歲半,聽不懂媽媽在說什么,覺得氣悶,忍不住東張西望。
媽媽又在重復抱怨,小燕子聽不懂,松開媽媽的手,站在小男孩對面認真看他摔泥巴。
小男孩抿著嘴,皺起眉頭看她。看她的小皮鞋和白襪子,看她式樣新穎的花邊小裙子,他還看她辮子上扎著的蝴蝶結。最終他的目光落在了小燕子左臉酒窩里芝麻大的一粒黑痣上。
“你摔得好響。”小燕子贊許地說。
那男孩注視著她的眼睛,他有些驚訝。但他很快就移開自己的目光,他低下頭把那團泥巴重新捏過,這次像一個微型的平底鍋;里面的空間更大了。他站起身來,把它舉得更高一些,摔得更用力一些;聲音也更響亮了。
小燕子高興地笑了起來,拍著手說:“哦,哥哥摔得真響!”
那男孩一聲不吭,變換著花樣,把那團泥巴一會兒捏成方形,一會兒捏成三角形,最終做成了多邊菱形,每摔一次都能讓它發出爆竹般的巨響。
小燕子驚奇極了。她蹲下身來,伸出指頭去撥弄爆裂處花瓣一樣的泥條。
小男孩皺起眉頭抬了抬手,看到她熱切的笑容,忍住了。
“你是誰?”
“我叫小燕子。”小燕子一邊說一邊抓起那團泥巴艱難地揉動,她非常希望自己也能做出一個可以摔響的泥巴玩具。
“這叫泥包子。”
泥巴團太大,小手托不起來,更不能捏出形狀。小燕子接連失敗了兩次,眼淚開始在眼眶里打轉。
小男孩一言不發接過那團泥巴。隨手把它分成兩部分,把其中一小塊遞給了小燕子。
他放慢動作,做做停停。
小燕子照著他的動作加工,捏成相似形狀,她顫顫巍巍把它舉起來,滿懷希望地摔下去,泥包子砸成一團泥,卻并沒有發出清脆的聲響。小燕子要哭。小男孩急忙將自己手里的泥包子摔下:“你要這樣摔。”
小燕子重新燃起希望。
相視一笑,兩人撿起泥巴。
小男孩飛快地捏出來一個圓形的泥包子,托在手里不動。
“該你了。”他說。“左手要托平,右手指尖對指尖——只用三個指頭——捏!”
他緊盯著小燕子捏泥巴的動作,指點著下手的部位和制作要領,最終幫助小燕子修飾和完善了她的作品。他示意小燕子像他一樣分腿站立,把泥包子平托著,突然翻手,奮力摔下去。
“一定要平摔。”他強調。
泥包子響了——聲音不大,但小燕子卻高興地跳了起來。
她拍著手歡呼:噢,噢,我也會摔泥包子了!”
媽媽驚叫起來:“小燕子,不要玩泥巴!臟死了!這里本來就沒有自來水……”媽媽不由分說,抓住小燕子的手就把她拉到身邊;接著話茬繼續向生產隊長抱怨,說土炕有跳蚤,屋角還有老鼠洞。
“簡直沒法活!”
小男孩默默地撿起兩塊已經完全變形的泥包子,一邊捏著一邊看著小燕子。
媽媽似乎越說越激動,兩只手開始比劃起來。
小燕子轉身來到小男孩身邊。
那小男孩只是呆呆看她,再也沒有繼續制作泥包子的興致。
該是自己展示技能的時候了。
小燕子友好而又不無炫耀地說:“哥哥,我會跳舞,我會跳‘我愛北京天安門’。”那男孩只是愣愣地看著她,不知道她在說什么。
小燕子亭亭站立,認真極了,提高聲音說:“新苗幼兒園文藝演出現在開始:第一個節目,舞蹈:我愛北京天安門;表演者:小燕子。”
媽媽注意到了,只是不經意地看了他們一眼。
小燕子邊唱邊跳。
“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她的小手在空中舞動,天真的微笑猶如天使,她的小皮鞋向后一抬一抬地踢著小裙子的花邊……
小男孩看呆了。
“真好!”一聲輕嘆。
“可你不好!”小燕子一曲終了嘟起嘴嗔怪道:“你沒有鼓掌。老師說:“舞蹈家是需要掌聲鼓勵的。”
小男孩放下手里的泥巴忙不迭地拍手。
小燕子笑了。
“第二個節目——還是舞蹈:小燕子;表演者:小燕子——你為什么不鼓掌?你要先鼓掌,表示鼓勵。”
小男孩急忙拍手,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
生產隊長走了。愁眉苦臉的媽媽若有所失地抓住小燕子的手拉著就走——她甚至都沒多看那男孩一眼。
她查看小燕子的花裙子,指著后擺說:“看你玩的臟的!”
小燕子回頭看看小男孩,委屈極了。
小男孩皺著眉頭看著她們離去。
“這是什么?”當郝燕姿將幾件簡單的行李放入媽媽座駕的后備箱時,媽媽指著一個沉甸甸的大塑料袋疑惑地問。
“紫砂泥。”
“還沒忘記他?”媽媽的口氣飽含埋怨。“在農村只呆了一個月啊、一個月,你就學會了摔泥巴!噼里啪啦的,搞的家里院外、衣服床單全是泥。鄉下缺水,你知道我當時有多難!好好的舞蹈荒廢了,玩泥!倒像了農村的野小子。前些年,你鬧著找他,一天時間,幾乎把那個小村莊以前的男孩都見到了,結果怎樣?沒人知道他。那生產隊長也是個馬大哈!只關心生產,一點兒也不關心群眾生活。他說他當時就沒留意什么男孩,不可能知道是誰家的孩子——這人真不負責任!十多年了,那男孩早把你忘了,你卻把泥巴玩到了大學畢業。也怪媽媽喪失警惕,你當時才五歲多啊,正是要記事的年齡,怎么一個玩泥巴的男孩居然能讓你至今難以釋懷呢?”
“媽媽,你為什么老是概念不清呢?他不是玩泥巴,他是摔泥包子。由一團泥巴加工到泥包子,這是藝術。這里面有音樂元素也有泥塑技巧,不要忽視它的藝術內涵。”
“好,摔泥包子、藝術行為。名牌大學文科生自然是好辯才。”
“那男孩很有藝術天分。他的泥包子做的很有靈性。”燕姿沉思起來。
媽媽接著埋怨:“一個女孩兒家的走到哪兒都帶著一團泥;整天甩來摔去的,也不怕人家笑話!——看你以后咋嫁人?”
“小時候沒摔過泥包子的我還不嫁呢!”燕姿傲氣地笑著:“媽媽,要多看女兒的長處。女孩兒家摔泥巴怎么了?你女兒還不是摔出了名堂?瞧見沒?我們大學校門口這些花壇里的雕塑都是我的杰作——可惜今天畢業了、就要離開它們;真有些不舍。”
媽媽忽然警覺:“我說閨女,一個大學生,不會是單戀上一個農村臟孩子吧?”
“媽媽,你又亂講,這里沒有愛情成分。我只是難以忘懷——兒時的記憶太強烈、太深刻了,他對我觸動很大。也不知為什么,他那憂郁的眼神和專注的創作行為總在我眼前晃動,多年來激發著我的創作靈感、激勵著我的創作欲望;這大概就是常說的精神力量吧?——我也說不清楚。”
“唉,山區的生活多艱難啊。那孩子呆頭呆腦的,就坐在地上,那地上多臟!就算能摔個泥包子又能有多大出息呢?”
“媽媽,請不要破壞我心目中兒時那美好的印象好不好?如果不是你強行把我拉走,那天我就可以完整地展示我的壓軸節目:‘小燕子’了。”
媽媽,愣,并不記得當時小燕子已經表演第二個節目了。
“好、好,媽不破壞你心目中的美好印象。但媽警告你:不要把兒時的記憶當真、切莫當真!隨著年齡增長,人都會變的;尤其是農村青年。”
“變化是進步。這個世界,誰又不在求變呢?”
燕姿自顧自地喃喃自語:“那男孩可不是你說的那樣,什么呆頭呆腦的。他沉默寡言但心靈手巧。隨著年齡增長,必將成為一個很有創造力的男子漢……”
媽媽面露不屑。“別做白日夢了,那是山區;在那里當個生產隊長都不容易。說句過分的話:也許他此刻正在家鄉抽著旱煙喂牛呢,早把你忘了。”
“可能吧,”燕姿淡淡地說:“即使他真的在喂牛,那也一定喂的與眾不同。”
燕姿被分配在省城化學研究所任行政辦公室秘書。她并不喜歡這份工作,留住她的是那份清閑——她熱愛寫作,她熱愛舞蹈,她更熱愛泥塑。
上班前一天,她瞞著媽媽特意去了一趟山村。
山水依然,物是人非。道路修寬了、新房蓋滿了,媽媽最在意的自來水早已入戶。曾經的生產隊長老態龍鐘,蹲在土坎上噙著旱煙袋,樂呵呵與人聊天。見到燕姿只是微笑。已經不記得她了。對她那過分挑剔的媽媽尚有印象。
兩眼迷茫的前生產隊長艱難地回憶:“小男孩?什么小男孩?一茬一茬的,多了。你說摔泥包子?這里每個男孩都會啊?”
燕姿徹底絕望了。
她在自己的房間盤著一大團細膩的紫泥,那是她的寶貝,每逢周日對著各種畫冊捏來削去。市教育辦主任找到她,以校友的名義,邀請她擔綱大型泥塑“西安事變”的技術總監,燕姿欣然接受。完工那天,園林局——包括新落成的市圖書館也發來邀請函,希望她“不辭辛苦”親臨現場,或指導、或主導,給那些意在裝點門面此刻尚在紙上的各類精靈塑造真身。
“你能賦予它們靈魂。”
研究所領導善意提醒:業余愛好盡管出名,但不務正業是沒有前途的。
早兩年分配到技術科的張瀾支持她。私下里憤憤不平:“誰說業余愛好就是不務正業?魯迅沒有當醫生,毛主席也沒有去教書;能說他們沒前途嗎?”
燕姿對他有好感。
星期六晚上,張瀾約她去看電影:新解禁的美國歌舞劇。“出水芙蓉”。
“沒別的意思。只是一票難求。”張瀾局促地說。
猶豫過后,燕姿答應了。
第一次與青年男子結伴同行,燕姿感覺興奮、甜蜜,也有些緊張。兩人剛到電影院門口,背后追上來三個人。他們粗暴地推開燕姿,抓住張瀾就打!下手兇猛,十分瘋狂。燕姿嚇壞了。起初還要勸阻,參戰的中年婦女警告她:張瀾是流氓,專以談戀愛為名玩弄女性。她還警告燕姿小心上當。
挨打的張瀾抱著頭,一聲不吭蹲在地上活像個球。動手的女孩一邊流眼淚一邊控訴:“不要臉!甜言蜜語……動手動腳……始亂終棄。”
動手的主力軍是個壯碩的小伙子,大約是姑娘的哥哥,有勁兒!每一拳、每一腳都打出了回聲。
燕姿轉身走了。
張瀾被單位開除了:壞分子。
隨后的大半年里她接觸過三位青年,但都沒有結果。
媽媽急了:“眼看二十五了,人家的小孩子都滿地跑了。不行,老娘要親自為你物色男朋友——你不能反對,反對也無效。”
燕姿只是苦笑。
媽媽找到爸爸以前的同事張叔叔,張叔叔熱心牽線,給燕姿介紹了一位省作協青年作家。據張叔叔說:這位作家小有名氣,新華書店里有他的短篇小說集,他還在詩詞學會擔任副會長,目前正在寫一部有關愛情的長篇小說。
媽媽滿懷期待。
只見過一次面,燕姿再也不提那個作家了。
媽媽問急了,燕姿說了真話。
“書房就是家。臟碗堆滿了茶幾,書桌上遍布煙頭,沙發上堆著臟襪子。剛走進門,也不問我是誰,拉著我就激動地朗誦他的新作,我嚇壞了!”
媽媽嘆氣。轉身又找到大學校友李阿姨,通過李阿姨搞藝術的丈夫給燕姿介紹了一位青年舞蹈家。李阿姨說:年齡相當、氣質好,是一位全省乃至國內都稍有名氣的民族舞蹈家;特別有前途。
燕姿推卻道:“還是不見面的好——”看到媽媽瞪眼睛,忙改口:“但我可以去看他的演出。”
音樂聲響起來了,舞臺的左側沖出來一個身材高瘦的青年,那是他。
他跨著大步凌空飛降!他身形剛勁,猶如俯沖的大鵬!他沖前幾步后仿佛遇到了障礙,猝不及防地被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掀了一個后空翻。但他卻穩穩地站住了。他身體后仰,頑強掙扎著前進。酷似颶風中伏地抗爭的小樹。他的動作大方、優美,柔韌而穩健;他的身體忽而向前弓成弧形,忽而向后彎成弧形。他腳下隨著身體的扭動前后踉蹌、左右盤旋;總在人們認為他一定會倒下的時候,扭動著柔軟而頑強的身軀昂然直立。
媽媽看的如醉如癡。李阿姨看得興奮不已。
媽媽歪著頭問:“如何?”
燕姿很震撼卻并不動心:“確是天才。安心跳舞吧!李阿姨說的對:他很有前途。”
媽媽撒手不管了。
“你熱愛文學,我給你介紹成名的文學才俊;你熱愛舞蹈,我給你介紹頂尖的舞蹈王子;你倒好,一個都看不上。我的女兒,難道你從沒聽說過嗎?天才都是有缺陷的!媽媽無能為力,我實在不認識搞泥塑的,更不認識摔泥包子的!”
燕姿不生氣,一天到晚仍是樂呵呵的。
她也不著急,從容不迫地生活著。
省藝校劉校長找到燕姿,希望她兼職泥塑教員,一再聲言“待遇從優”。他還不無炫耀地說,本校的兼職教員都是省內一流的藝術家。
燕姿爽快地答應了,強調為了藝術,不要藝校一分錢。
那天是她第一次給學生上課。
燕姿不循常規:“我希望你們從最基礎的東西學起。”
她把學生帶到操場邊圍墻旁的花圃里,讓學生從地里挖土、過篩、和泥。覺得滿意后,她要求每個學生抓起一團泥巴,讓他們照著自己的樣子做成泥包子。
“瞧這里,”她轉著身示范:“左手要托平,右手指尖對指尖——只用三個指頭——捏!”
她舉著泥包子使勁摔下。
“一定要平摔。”
學生們更加用力地摔下!
乒乒嘭嘭的聲音像年夜的炮仗。
學生的情緒高漲極了,方才挖土和泥的勞累瞬間釋放。他們很欣賞這位不落俗套的泥塑老師——一位敢于當眾摔泥包子的年青女教師。
巨大的連續聲響驚動了兩個人。
兩個談笑風生的青年。
兩人當即止步,不約而同露出驚訝與喜悅的表情。身材較矮的青年拍拍另一人的后背,示意過去看看。
“這是第一課。”燕姿對學生說。
同學們歡呼著——
兩個青年人快步走了過來,學生叫著老師好。
“有什么事嗎?”燕姿客氣地問。
走的近了,燕姿看的更清楚了:個子較矮的青年身體健壯、面孔方方正正;另一位略顯矜持,高高的個子、英俊的面龐,十分帥氣。
“沒事沒事,只是手癢了。能參與嗎?”矮個子老師似在請求。
“歡迎。”
“我是本校射箭教練。姓王。”
帥氣的老師只吐出四個字:“我教舞蹈。”
燕姿有些吃驚。面前這兩位老師她都認識:王老師站在城運會領獎臺上揮手致意的鏡頭印象深刻,亞軍。而舞蹈老師,燕姿不久前才看過他的表演。
“省藝校果然藏龍臥虎!”
兩位老師饒有興趣地掃視滿地泥餅。
“你先。”舞蹈老師說。
燕姿突然意識到這是要打擂臺!心中暗喜也十分期待。學生們呼啦一下圍了過來,他們也意識到這一定是一次精彩的對決。
王老師并不謙讓,抓起一團泥——好大一團泥!稍事揉搓、漸成球形。左手托起足球大小的泥球,右手猛擊一拳,一個形似托缽又似氈帽的巨形泥包子瞬間成形。只見他變拳為掌,掌沿或按或擠,只幾下就休整的平齊光潤。燕姿以為他就要摔了,不料王老師收攏四指,以食指為刀,快速在泥包子頂端旋轉一圈。他的動作太快了,燕姿還沒想明白何以要在頂端畫圈,王老師已經高舉雙手狠狠向地面摔去——其實更像是砸了下去。
嘭!聲音沉悶,像雷子炮。
說時遲、那時快,聲響同時,王老師單手一抄,抓住了氣浪沖起的頂蓋。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周圍學生大聲叫好。
王老師得意地望著舞蹈老師。
燕姿驚呆了。不可思議!她深知抓住頂蓋的難度有多大。頂蓋垂直上沖直達腹部成功率幾乎為零!刻痕深度、圓度,包括下摔的力度稍有偏差必然失敗;不由得暗自佩服。
“還行,手藝沒丟。”舞蹈老師不溫不火地評價說。
王老師顯然不滿,炫耀著手中茶壺蓋模樣的泥片,得意地說:“摔一個試試?試試!十多年了你就沒贏過我。”
“我輸過你嗎?”
“少廢話,該你了!——輸了請客。”
舞蹈老師伸手去抓燕姿摔到地上的那團泥巴,王老師當即譏諷:“你倒會取巧!”
舞蹈老師把那團泥巴飛快地在兩手間轉來轉去。燕姿眼前一花,看不出是哪只手托著泥巴,更看不出是哪只手在“指尖對指尖”地捏動。他的手指過于靈巧,靈巧的讓人驚嘆。正當燕姿和學生們眼花繚亂驚訝觀望時,他手里的泥包子已經斜斜飛了出去——那是毫不在意地隨手甩去。泥包子似在旋轉,忽然直直落地!一聲清脆響亮的聲音——已經不是通常意義上泥巴的聲音了——泥包子炸開了:底盤還是那么圓。炸裂的空洞處翻,五個三角形花瓣半巻著張開,似花,又像是外星飛碟張開了頂蓋。
如此完美!燕姿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微張著嘴巴久久不能合攏。
兩位老師都沒有左手平拖,右手指尖對指尖,只用三個指頭捏。
也都沒有平摔。
燕姿突然悟到:即使是摔泥包子這一不登大雅之堂的游戲,也有不同層次。
而她更大的感受是失落、巨大的失落。
“想不到今天能重操舊業,痛快!過癮!謝謝了。”王老師揮揮手:“走了。”
“不客氣。”燕姿由衷佩服。
舞蹈老師笑容燦爛。看一眼興奮不已恭敬肅立的學生,對著燕姿微微點頭,說一聲再見后急忙去追王老師。
“別跑。逃是逃不掉的。你輸了,請客。”
望著兩位會摔泥包子的老師的背影,燕姿意興索然。再次理解了那位生產隊長的話:男孩子都會摔泥包子。看來自己以前過于自信了。
“他們的泥包子制作水平各有千秋,有粗獷、有精巧,摔得手法也各擅勝場:或威猛、或瀟灑,那都是自己遠遠比不上的。”這一刻,燕姿幾乎失去了自信。
“也許你行?”一種強烈的愿望瞬間控制了她,燕姿又一次想到了農村哪位會摔泥包子的小男孩:“你在哪兒?還摔泥包子嗎?”此刻,她是多么希望那個會摔泥包子的小男孩能在這里。
那是信心的支柱。
“你一定行!”
午餐時,燕姿打了二兩米飯、點了一個素菜,悶悶不樂地找座位。
餐廳里嗡嗡聲響成一片,居中的餐桌幾乎全被學生占據了。燕姿端著碗東張西望,瞧見盥洗池旁邊有空位。有兩人背對著這邊正在用餐。當她端著碗站在餐桌前時猶豫了,吃飯的兩位男子正是兼職的射箭教練和舞蹈老師。
燕姿想轉身離去。
“請坐。”王老師熱情地說。
燕姿笑的有些勉強,猶豫著……
舞蹈老師抬起頭不經意地看了燕姿一眼,見到是指導學生摔泥包子的女教師時露出一個會心的微笑;點點頭,表示見過。
但當他看到燕姿左邊酒窩里的那顆黑痣時呆住了。
瞬間,他的表情變了,變的是那樣復雜!驚喜、懷疑,懷疑、驚喜;迷惑、確定,確定、迷惑。他捏著筷子的手顫抖起來,目不轉睛地盯著燕姿。
燕姿被他瞧得渾身不自在,她無法對視,覺得別扭。也有些惱怒;再次想走。
“我能給你講個故事嗎?”舞蹈老師慢慢放下手中的筷子,那筷子在挨住碗沿時當當響,密集的像掃射中的機關槍。
燕姿很驚訝,不由得抬起頭,認真看著他。
那次接觸才俊作家使她領悟到朋友間傳言的也是被媽媽肯定過的所謂天才往往都有怪癖的結論有多么正確。舞蹈老師莫名激動,也許亦屬此類?
“我們認識嗎?”燕姿將筷子放在碗上,禮貌而冷淡地問。
“‘我愛北京天安門’。”舞蹈老師突然說不下去了,喉頭滾動、嗓音哽咽,只是激動地看著燕姿。
他并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反而越說越激動:“二十年前,有一個愛摔泥包子的小男孩,他去走親戚,他認識了一位會跳舞的小女孩。她、她是天使!小女孩的可愛、善良感動了那個小男孩。她優美的舞姿為他打開了一扇藝術之門,開拓了小男孩的視野、激發了他強烈的藝術追求,最終……最終改變了他的命運。”
王老師瞪大眼一聲驚呼:“天哪!她就是你多年來一直在尋找的。”
燕姿輕聲問道:“還記得第二個節目嗎?”
“小燕子。”
熱淚奪眶而出……夕陽燦爛。
小燕子驚奇地看著道旁一個小男孩。
他坐在地上,穿著破舊也不干凈,但他淡定,專注地玩著一團泥巴。那團泥巴細膩柔軟,富有彈性,褐黃色。他把它捏成圓形,薄薄的,顫悠悠托在手里,站起身對著面前平坦處猛然摔下。“嘭”地一聲,那團泥巴的底兒炸開一個洞;洞穿處的泥條外翻,像咧嘴的石榴。小男孩笑了,笑的燦爛。他揭起坍塌變形的泥餅,重新坐下、認真揉過,繼續重復這個游戲。
小燕子越看越覺得有趣。
媽媽沒有留意這個小男孩,她愁容滿面地向站在對面的一個高大的男人傾訴生活上的困難,抱怨在這個遠離城市的山區農村無法享受到最基本的衛生條件。沒有抽水馬桶、只有簡陋的公共旱廁;沒有自來水,站在井口攪動轆轤十分危險;燒一鍋開水只夠洗臉,想給女兒洗個澡都辦不到。說到燒開水,媽媽接著抱怨生產隊派人拉來的包谷稈并沒有完全干透,燃燒時濃煙滾滾,滿廚房都是煙,她不會弄,手忙腳亂,熏得淚流滿面……
“自從早上來到這個村子,沒有一件順心事。”
對面的男子滿臉皺紋,胡子拉碴;穿著和小男孩一樣邋遢的衣服。他陪著笑臉,偶爾為難地皺眉。每當媽媽長篇大論之后,都要說上一兩句話,為他所在的山區農村簡陋的生活條件謙卑地辯護幾句。
媽媽只是下意識地牽著小燕子的手,說到無法適應艱苦條件的為難處,間或把她推到那男人面前展示一下,希望能打動他。
這個被媽媽稱作生產隊長的人很慈祥,每當小燕子被動地被媽媽推到前邊,他都會禮貌地彎一下腰,疼愛地看她一眼,贊一句:“多好的孩子啊。”
小燕子五歲半,聽不懂媽媽在說什么,覺得氣悶,忍不住東張西望。
媽媽又在重復抱怨,小燕子聽不懂,松開媽媽的手,站在小男孩對面認真看他摔泥巴。
小男孩抿著嘴,皺起眉頭看她。看她的小皮鞋和白襪子,看她式樣新穎的花邊小裙子,他還看她辮子上扎著的蝴蝶結。最終他的目光落在了小燕子左臉酒窩里芝麻大的一粒黑痣上。
“你摔得好響。”小燕子贊許地說。
那男孩注視著她的眼睛,他有些驚訝。但他很快就移開自己的目光,他低下頭把那團泥巴重新捏過,這次像一個微型的平底鍋;里面的空間更大了。他站起身來,把它舉得更高一些,摔得更用力一些;聲音也更響亮了。
小燕子高興地笑了起來,拍著手說:“哦,哥哥摔得真響!”
那男孩一聲不吭,變換著花樣,把那團泥巴一會兒捏成方形,一會兒捏成三角形,最終做成了多邊菱形,每摔一次都能讓它發出爆竹般的巨響。
小燕子驚奇極了。她蹲下身來,伸出指頭去撥弄爆裂處花瓣一樣的泥條。
小男孩皺起眉頭抬了抬手,看到她熱切的笑容,忍住了。
“你是誰?”
“我叫小燕子。”小燕子一邊說一邊抓起那團泥巴艱難地揉動,她非常希望自己也能做出一個可以摔響的泥巴玩具。
“這叫泥包子。”
泥巴團太大,小手托不起來,更不能捏出形狀。小燕子接連失敗了兩次,眼淚開始在眼眶里打轉。
小男孩一言不發接過那團泥巴。隨手把它分成兩部分,把其中一小塊遞給了小燕子。
他放慢動作,做做停停。
小燕子照著他的動作加工,捏成相似形狀,她顫顫巍巍把它舉起來,滿懷希望地摔下去,泥包子砸成一團泥,卻并沒有發出清脆的聲響。小燕子要哭。小男孩急忙將自己手里的泥包子摔下:“你要這樣摔。”
小燕子重新燃起希望。
相視一笑,兩人撿起泥巴。
小男孩飛快地捏出來一個圓形的泥包子,托在手里不動。
“該你了。”他說。“左手要托平,右手指尖對指尖——只用三個指頭——捏!”
他緊盯著小燕子捏泥巴的動作,指點著下手的部位和制作要領,最終幫助小燕子修飾和完善了她的作品。他示意小燕子像他一樣分腿站立,把泥包子平托著,突然翻手,奮力摔下去。
“一定要平摔。”他強調。
泥包子響了——聲音不大,但小燕子卻高興地跳了起來。
她拍著手歡呼:噢,噢,我也會摔泥包子了!”
媽媽驚叫起來:“小燕子,不要玩泥巴!臟死了!這里本來就沒有自來水……”媽媽不由分說,抓住小燕子的手就把她拉到身邊;接著話茬繼續向生產隊長抱怨,說土炕有跳蚤,屋角還有老鼠洞。
“簡直沒法活!”
小男孩默默地撿起兩塊已經完全變形的泥包子,一邊捏著一邊看著小燕子。
媽媽似乎越說越激動,兩只手開始比劃起來。
小燕子轉身來到小男孩身邊。
那小男孩只是呆呆看她,再也沒有繼續制作泥包子的興致。
該是自己展示技能的時候了。
小燕子友好而又不無炫耀地說:“哥哥,我會跳舞,我會跳‘我愛北京天安門’。”那男孩只是愣愣地看著她,不知道她在說什么。
小燕子亭亭站立,認真極了,提高聲音說:“新苗幼兒園文藝演出現在開始:第一個節目,舞蹈:我愛北京天安門;表演者:小燕子。”
媽媽注意到了,只是不經意地看了他們一眼。
小燕子邊唱邊跳。
“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她的小手在空中舞動,天真的微笑猶如天使,她的小皮鞋向后一抬一抬地踢著小裙子的花邊……
小男孩看呆了。
“真好!”一聲輕嘆。
“可你不好!”小燕子一曲終了嘟起嘴嗔怪道:“你沒有鼓掌。老師說:“舞蹈家是需要掌聲鼓勵的。”
小男孩放下手里的泥巴忙不迭地拍手。
小燕子笑了。
“第二個節目——還是舞蹈:小燕子;表演者:小燕子——你為什么不鼓掌?你要先鼓掌,表示鼓勵。”
小男孩急忙拍手,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
生產隊長走了。愁眉苦臉的媽媽若有所失地抓住小燕子的手拉著就走——她甚至都沒多看那男孩一眼。
她查看小燕子的花裙子,指著后擺說:“看你玩的臟的!”
小燕子回頭看看小男孩,委屈極了。
小男孩皺著眉頭看著她們離去。
“這是什么?”當郝燕姿將幾件簡單的行李放入媽媽座駕的后備箱時,媽媽指著一個沉甸甸的大塑料袋疑惑地問。
“紫砂泥。”
“還沒忘記他?”媽媽的口氣飽含埋怨。“在農村只呆了一個月啊、一個月,你就學會了摔泥巴!噼里啪啦的,搞的家里院外、衣服床單全是泥。鄉下缺水,你知道我當時有多難!好好的舞蹈荒廢了,玩泥!倒像了農村的野小子。前些年,你鬧著找他,一天時間,幾乎把那個小村莊以前的男孩都見到了,結果怎樣?沒人知道他。那生產隊長也是個馬大哈!只關心生產,一點兒也不關心群眾生活。他說他當時就沒留意什么男孩,不可能知道是誰家的孩子——這人真不負責任!十多年了,那男孩早把你忘了,你卻把泥巴玩到了大學畢業。也怪媽媽喪失警惕,你當時才五歲多啊,正是要記事的年齡,怎么一個玩泥巴的男孩居然能讓你至今難以釋懷呢?”
“媽媽,你為什么老是概念不清呢?他不是玩泥巴,他是摔泥包子。由一團泥巴加工到泥包子,這是藝術。這里面有音樂元素也有泥塑技巧,不要忽視它的藝術內涵。”
“好,摔泥包子、藝術行為。名牌大學文科生自然是好辯才。”
“那男孩很有藝術天分。他的泥包子做的很有靈性。”燕姿沉思起來。
媽媽接著埋怨:“一個女孩兒家的走到哪兒都帶著一團泥;整天甩來摔去的,也不怕人家笑話!——看你以后咋嫁人?”
“小時候沒摔過泥包子的我還不嫁呢!”燕姿傲氣地笑著:“媽媽,要多看女兒的長處。女孩兒家摔泥巴怎么了?你女兒還不是摔出了名堂?瞧見沒?我們大學校門口這些花壇里的雕塑都是我的杰作——可惜今天畢業了、就要離開它們;真有些不舍。”
媽媽忽然警覺:“我說閨女,一個大學生,不會是單戀上一個農村臟孩子吧?”
“媽媽,你又亂講,這里沒有愛情成分。我只是難以忘懷——兒時的記憶太強烈、太深刻了,他對我觸動很大。也不知為什么,他那憂郁的眼神和專注的創作行為總在我眼前晃動,多年來激發著我的創作靈感、激勵著我的創作欲望;這大概就是常說的精神力量吧?——我也說不清楚。”
“唉,山區的生活多艱難啊。那孩子呆頭呆腦的,就坐在地上,那地上多臟!就算能摔個泥包子又能有多大出息呢?”
“媽媽,請不要破壞我心目中兒時那美好的印象好不好?如果不是你強行把我拉走,那天我就可以完整地展示我的壓軸節目:‘小燕子’了。”
媽媽,愣,并不記得當時小燕子已經表演第二個節目了。
“好、好,媽不破壞你心目中的美好印象。但媽警告你:不要把兒時的記憶當真、切莫當真!隨著年齡增長,人都會變的;尤其是農村青年。”
“變化是進步。這個世界,誰又不在求變呢?”
燕姿自顧自地喃喃自語:“那男孩可不是你說的那樣,什么呆頭呆腦的。他沉默寡言但心靈手巧。隨著年齡增長,必將成為一個很有創造力的男子漢……”
媽媽面露不屑。“別做白日夢了,那是山區;在那里當個生產隊長都不容易。說句過分的話:也許他此刻正在家鄉抽著旱煙喂牛呢,早把你忘了。”
“可能吧,”燕姿淡淡地說:“即使他真的在喂牛,那也一定喂的與眾不同。”
燕姿被分配在省城化學研究所任行政辦公室秘書。她并不喜歡這份工作,留住她的是那份清閑——她熱愛寫作,她熱愛舞蹈,她更熱愛泥塑。
上班前一天,她瞞著媽媽特意去了一趟山村。
山水依然,物是人非。道路修寬了、新房蓋滿了,媽媽最在意的自來水早已入戶。曾經的生產隊長老態龍鐘,蹲在土坎上噙著旱煙袋,樂呵呵與人聊天。見到燕姿只是微笑。已經不記得她了。對她那過分挑剔的媽媽尚有印象。
兩眼迷茫的前生產隊長艱難地回憶:“小男孩?什么小男孩?一茬一茬的,多了。你說摔泥包子?這里每個男孩都會啊?”
燕姿徹底絕望了。
她在自己的房間盤著一大團細膩的紫泥,那是她的寶貝,每逢周日對著各種畫冊捏來削去。市教育辦主任找到她,以校友的名義,邀請她擔綱大型泥塑“西安事變”的技術總監,燕姿欣然接受。完工那天,園林局——包括新落成的市圖書館也發來邀請函,希望她“不辭辛苦”親臨現場,或指導、或主導,給那些意在裝點門面此刻尚在紙上的各類精靈塑造真身。
“你能賦予它們靈魂。”
研究所領導善意提醒:業余愛好盡管出名,但不務正業是沒有前途的。
早兩年分配到技術科的張瀾支持她。私下里憤憤不平:“誰說業余愛好就是不務正業?魯迅沒有當醫生,毛主席也沒有去教書;能說他們沒前途嗎?”
燕姿對他有好感。
星期六晚上,張瀾約她去看電影:新解禁的美國歌舞劇。“出水芙蓉”。
“沒別的意思。只是一票難求。”張瀾局促地說。
猶豫過后,燕姿答應了。
第一次與青年男子結伴同行,燕姿感覺興奮、甜蜜,也有些緊張。兩人剛到電影院門口,背后追上來三個人。他們粗暴地推開燕姿,抓住張瀾就打!下手兇猛,十分瘋狂。燕姿嚇壞了。起初還要勸阻,參戰的中年婦女警告她:張瀾是流氓,專以談戀愛為名玩弄女性。她還警告燕姿小心上當。
挨打的張瀾抱著頭,一聲不吭蹲在地上活像個球。動手的女孩一邊流眼淚一邊控訴:“不要臉!甜言蜜語……動手動腳……始亂終棄。”
動手的主力軍是個壯碩的小伙子,大約是姑娘的哥哥,有勁兒!每一拳、每一腳都打出了回聲。
燕姿轉身走了。
張瀾被單位開除了:壞分子。
隨后的大半年里她接觸過三位青年,但都沒有結果。
媽媽急了:“眼看二十五了,人家的小孩子都滿地跑了。不行,老娘要親自為你物色男朋友——你不能反對,反對也無效。”
燕姿只是苦笑。
媽媽找到爸爸以前的同事張叔叔,張叔叔熱心牽線,給燕姿介紹了一位省作協青年作家。據張叔叔說:這位作家小有名氣,新華書店里有他的短篇小說集,他還在詩詞學會擔任副會長,目前正在寫一部有關愛情的長篇小說。
媽媽滿懷期待。
只見過一次面,燕姿再也不提那個作家了。
媽媽問急了,燕姿說了真話。
“書房就是家。臟碗堆滿了茶幾,書桌上遍布煙頭,沙發上堆著臟襪子。剛走進門,也不問我是誰,拉著我就激動地朗誦他的新作,我嚇壞了!”
媽媽嘆氣。轉身又找到大學校友李阿姨,通過李阿姨搞藝術的丈夫給燕姿介紹了一位青年舞蹈家。李阿姨說:年齡相當、氣質好,是一位全省乃至國內都稍有名氣的民族舞蹈家;特別有前途。
燕姿推卻道:“還是不見面的好——”看到媽媽瞪眼睛,忙改口:“但我可以去看他的演出。”
音樂聲響起來了,舞臺的左側沖出來一個身材高瘦的青年,那是他。
他跨著大步凌空飛降!他身形剛勁,猶如俯沖的大鵬!他沖前幾步后仿佛遇到了障礙,猝不及防地被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掀了一個后空翻。但他卻穩穩地站住了。他身體后仰,頑強掙扎著前進。酷似颶風中伏地抗爭的小樹。他的動作大方、優美,柔韌而穩健;他的身體忽而向前弓成弧形,忽而向后彎成弧形。他腳下隨著身體的扭動前后踉蹌、左右盤旋;總在人們認為他一定會倒下的時候,扭動著柔軟而頑強的身軀昂然直立。
媽媽看的如醉如癡。李阿姨看得興奮不已。
媽媽歪著頭問:“如何?”
燕姿很震撼卻并不動心:“確是天才。安心跳舞吧!李阿姨說的對:他很有前途。”
媽媽撒手不管了。
“你熱愛文學,我給你介紹成名的文學才俊;你熱愛舞蹈,我給你介紹頂尖的舞蹈王子;你倒好,一個都看不上。我的女兒,難道你從沒聽說過嗎?天才都是有缺陷的!媽媽無能為力,我實在不認識搞泥塑的,更不認識摔泥包子的!”
燕姿不生氣,一天到晚仍是樂呵呵的。
她也不著急,從容不迫地生活著。
省藝校劉校長找到燕姿,希望她兼職泥塑教員,一再聲言“待遇從優”。他還不無炫耀地說,本校的兼職教員都是省內一流的藝術家。
燕姿爽快地答應了,強調為了藝術,不要藝校一分錢。
那天是她第一次給學生上課。
燕姿不循常規:“我希望你們從最基礎的東西學起。”
她把學生帶到操場邊圍墻旁的花圃里,讓學生從地里挖土、過篩、和泥。覺得滿意后,她要求每個學生抓起一團泥巴,讓他們照著自己的樣子做成泥包子。
“瞧這里,”她轉著身示范:“左手要托平,右手指尖對指尖——只用三個指頭——捏!”
她舉著泥包子使勁摔下。
“一定要平摔。”
學生們更加用力地摔下!
乒乒嘭嘭的聲音像年夜的炮仗。
學生的情緒高漲極了,方才挖土和泥的勞累瞬間釋放。他們很欣賞這位不落俗套的泥塑老師——一位敢于當眾摔泥包子的年青女教師。
巨大的連續聲響驚動了兩個人。
兩個談笑風生的青年。
兩人當即止步,不約而同露出驚訝與喜悅的表情。身材較矮的青年拍拍另一人的后背,示意過去看看。
“這是第一課。”燕姿對學生說。
同學們歡呼著——
兩個青年人快步走了過來,學生叫著老師好。
“有什么事嗎?”燕姿客氣地問。
走的近了,燕姿看的更清楚了:個子較矮的青年身體健壯、面孔方方正正;另一位略顯矜持,高高的個子、英俊的面龐,十分帥氣。
“沒事沒事,只是手癢了。能參與嗎?”矮個子老師似在請求。
“歡迎。”
“我是本校射箭教練。姓王。”
帥氣的老師只吐出四個字:“我教舞蹈。”
燕姿有些吃驚。面前這兩位老師她都認識:王老師站在城運會領獎臺上揮手致意的鏡頭印象深刻,亞軍。而舞蹈老師,燕姿不久前才看過他的表演。
“省藝校果然藏龍臥虎!”
兩位老師饒有興趣地掃視滿地泥餅。
“你先。”舞蹈老師說。
燕姿突然意識到這是要打擂臺!心中暗喜也十分期待。學生們呼啦一下圍了過來,他們也意識到這一定是一次精彩的對決。
王老師并不謙讓,抓起一團泥——好大一團泥!稍事揉搓、漸成球形。左手托起足球大小的泥球,右手猛擊一拳,一個形似托缽又似氈帽的巨形泥包子瞬間成形。只見他變拳為掌,掌沿或按或擠,只幾下就休整的平齊光潤。燕姿以為他就要摔了,不料王老師收攏四指,以食指為刀,快速在泥包子頂端旋轉一圈。他的動作太快了,燕姿還沒想明白何以要在頂端畫圈,王老師已經高舉雙手狠狠向地面摔去——其實更像是砸了下去。
嘭!聲音沉悶,像雷子炮。
說時遲、那時快,聲響同時,王老師單手一抄,抓住了氣浪沖起的頂蓋。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周圍學生大聲叫好。
王老師得意地望著舞蹈老師。
燕姿驚呆了。不可思議!她深知抓住頂蓋的難度有多大。頂蓋垂直上沖直達腹部成功率幾乎為零!刻痕深度、圓度,包括下摔的力度稍有偏差必然失敗;不由得暗自佩服。
“還行,手藝沒丟。”舞蹈老師不溫不火地評價說。
王老師顯然不滿,炫耀著手中茶壺蓋模樣的泥片,得意地說:“摔一個試試?試試!十多年了你就沒贏過我。”
“我輸過你嗎?”
“少廢話,該你了!——輸了請客。”
舞蹈老師伸手去抓燕姿摔到地上的那團泥巴,王老師當即譏諷:“你倒會取巧!”
舞蹈老師把那團泥巴飛快地在兩手間轉來轉去。燕姿眼前一花,看不出是哪只手托著泥巴,更看不出是哪只手在“指尖對指尖”地捏動。他的手指過于靈巧,靈巧的讓人驚嘆。正當燕姿和學生們眼花繚亂驚訝觀望時,他手里的泥包子已經斜斜飛了出去——那是毫不在意地隨手甩去。泥包子似在旋轉,忽然直直落地!一聲清脆響亮的聲音——已經不是通常意義上泥巴的聲音了——泥包子炸開了:底盤還是那么圓。炸裂的空洞處翻,五個三角形花瓣半巻著張開,似花,又像是外星飛碟張開了頂蓋。
如此完美!燕姿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微張著嘴巴久久不能合攏。
兩位老師都沒有左手平拖,右手指尖對指尖,只用三個指頭捏。
也都沒有平摔。
燕姿突然悟到:即使是摔泥包子這一不登大雅之堂的游戲,也有不同層次。
而她更大的感受是失落、巨大的失落。
“想不到今天能重操舊業,痛快!過癮!謝謝了。”王老師揮揮手:“走了。”
“不客氣。”燕姿由衷佩服。
舞蹈老師笑容燦爛。看一眼興奮不已恭敬肅立的學生,對著燕姿微微點頭,說一聲再見后急忙去追王老師。
“別跑。逃是逃不掉的。你輸了,請客。”
望著兩位會摔泥包子的老師的背影,燕姿意興索然。再次理解了那位生產隊長的話:男孩子都會摔泥包子。看來自己以前過于自信了。
“他們的泥包子制作水平各有千秋,有粗獷、有精巧,摔得手法也各擅勝場:或威猛、或瀟灑,那都是自己遠遠比不上的。”這一刻,燕姿幾乎失去了自信。
“也許你行?”一種強烈的愿望瞬間控制了她,燕姿又一次想到了農村哪位會摔泥包子的小男孩:“你在哪兒?還摔泥包子嗎?”此刻,她是多么希望那個會摔泥包子的小男孩能在這里。
那是信心的支柱。
“你一定行!”
午餐時,燕姿打了二兩米飯、點了一個素菜,悶悶不樂地找座位。
餐廳里嗡嗡聲響成一片,居中的餐桌幾乎全被學生占據了。燕姿端著碗東張西望,瞧見盥洗池旁邊有空位。有兩人背對著這邊正在用餐。當她端著碗站在餐桌前時猶豫了,吃飯的兩位男子正是兼職的射箭教練和舞蹈老師。
燕姿想轉身離去。
“請坐。”王老師熱情地說。
燕姿笑的有些勉強,猶豫著……
舞蹈老師抬起頭不經意地看了燕姿一眼,見到是指導學生摔泥包子的女教師時露出一個會心的微笑;點點頭,表示見過。
但當他看到燕姿左邊酒窩里的那顆黑痣時呆住了。
瞬間,他的表情變了,變的是那樣復雜!驚喜、懷疑,懷疑、驚喜;迷惑、確定,確定、迷惑。他捏著筷子的手顫抖起來,目不轉睛地盯著燕姿。
燕姿被他瞧得渾身不自在,她無法對視,覺得別扭。也有些惱怒;再次想走。
“我能給你講個故事嗎?”舞蹈老師慢慢放下手中的筷子,那筷子在挨住碗沿時當當響,密集的像掃射中的機關槍。
燕姿很驚訝,不由得抬起頭,認真看著他。
那次接觸才俊作家使她領悟到朋友間傳言的也是被媽媽肯定過的所謂天才往往都有怪癖的結論有多么正確。舞蹈老師莫名激動,也許亦屬此類?
“我們認識嗎?”燕姿將筷子放在碗上,禮貌而冷淡地問。
“‘我愛北京天安門’。”舞蹈老師突然說不下去了,喉頭滾動、嗓音哽咽,只是激動地看著燕姿。
他并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反而越說越激動:“二十年前,有一個愛摔泥包子的小男孩,他去走親戚,他認識了一位會跳舞的小女孩。她、她是天使!小女孩的可愛、善良感動了那個小男孩。她優美的舞姿為他打開了一扇藝術之門,開拓了小男孩的視野、激發了他強烈的藝術追求,最終……最終改變了他的命運。”
王老師瞪大眼一聲驚呼:“天哪!她就是你多年來一直在尋找的。”
燕姿輕聲問道:“還記得第二個節目嗎?”
“小燕子。”
熱淚奪眶而出……
摔泥巴的小男孩
開眼界收錄的所有文章與圖片資源均來自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其網站所有,本站雖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權信息,但由于諸多原因,可能導緻無法确定其真實來源,如果您對本站文章、圖片資源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删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